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和谐邻里、守望相助”是邻里关系的最好诠释。近年来,板桥街道一直致力于让社区注入更多的“人情味儿”,用“睦文化”推动基层治理。
在板桥街道云峰社区,“睦邻亭”成为了居民们棋牌比赛、全民健身、喝茶、拉家常的温馨场所,到处洋溢着浓浓的邻里情。除了睦邻亭,云峰社区整合“党建大联盟”成员单位的公共资源,还在社区公共空间打造了睦邻园、睦邻驿站等,对设施进行微更新、微改造,打造家门口的乐享空间,让居民共享创建成果,使社区“睦邻廊亭”成为联结起居民之间的纽带。
“面子”变好了,“里子”也得跟上。为探索党建引领下社区治理新模式,云峰社区按照“社区—支部—小区—楼栋”模式,在辖区建立多个党支部,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并针对辖区老年群体居多的特点,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将“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及时掌握群众诉求,让工作重心下移,实现从“坐等群众上门”到“主动服务群众”的转变。
云峰社区居民张党柱:我有73岁了,社区上的工作人员还是都关心我的。在家里都是她们来看我,我有什么事情去找她们,人家都圆满地答复我。过年过节的时候,米、油都送来,我感觉很幸福。
云峰社区居民四组组长 第四党支部书记 林海霞:我们组上有8个独居老人,年龄最大的到89岁。因为平时子女都不在身边,遇到停水的时候,因为她们不会用微信群,我们都会上门去提醒她们接水备用。平时我们都会定期上门关心她们的身体、生活状况,让她们感受到我们云峰这个集体的温暖。
多听一些居民的诉求,多花一点绣花功夫,及时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社区治理才能越来越好。云峰社区围绕“睦邻守望”,做好“睦邻服务”文章,拓展线上线下议事平台,从“板凳”恳谈会、社区信箱、微信群等渠道中搜集社情民意,深入推行“四事四权”工作法,大力推动党员问事、群众说事、代表议事、支部办事,确保群众的门常有人串,群众的话常有人听,群众的事常有人办,着力做到联系群众“全天候”,服务群众“零距离”。2023年以来,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3条,解决矛盾纠纷11件。
云峰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曾恒苑:云峰社区开展“微治强基、睦邻守望”工作以来,结合社区退休老年人多的实际,利用现有的党群服务中心,建立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功能合理的“睦邻亭”、“睦邻园”、“睦邻驿站”。大力推广“五常五送工作法”,全面提升居民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睦邻党建”让“睦”文化种进千家万户,更是解好基层治理“方程式”的关键。板桥街道将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坚持“老百姓的事,老百姓商量着办”,围绕“邻里宣”“邻里帮”“邻里和”“邻里乐”“邻里颂”,营造睦邻友好彼此关照互相守望的浓厚氛围,让幸福触手可及、群众天天有感。
记者:王舒楠 李青 通讯员:耿家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