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民生,健康最大。从“病有所医”到“病有良医”,足见一个城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决心与行动力。近年来,宣威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精准对接群众健康需求,以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人才引进为抓手,在拓展医疗服务外延、改善医疗服务细节及中医药传承创新等方面真抓实干,持续推动宣威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针对宣威市现有医疗体系短板和群众就医需求,大力加强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培训,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多措并举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其中自主公开招聘高学历紧缺型医疗研究生19人,委托公开招聘143名,安置46名农村订单定向生。
自全市启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以来,进一步健全三级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逐级下沉,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便利的医疗健康服务。已实现基层公共卫生机构间诊疗数据、公卫数据的互联互通、双向流转。紧紧围绕“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腿”,实现医保支付从“卡时代”到“码时代”再到“刷脸时代”的跨越。并与省电子票据平台对接,在宣威市开出全省首张民办非营利性医院医疗电子票据。
“千名医务人员下基层”活动正如火如荼,累计义诊40余场,参与医务人员1000余人,涉及全市20余个乡(镇、街道),发放宣传资料6177份,受惠8000余人。市卫健局等相关部门积极穿针引线,推进与昆明医科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等省内医学院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围绕心脑血管、肿瘤、老年病等重点科室,推动与多家市级、省级医院合作,并建立专家工作站。各相关单位坚持党建引领,采取“专科+组团式”帮扶模式,聚焦区域医疗次中心建设,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老百姓真正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定点帮扶医生杨红介绍说:“我于今年的五月份来到了宣威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进行组团式的帮扶。我们老年医学科以老年患者为主,很多老年患者针对他一体多病的情况更适合来我们老年医学科进行诊疗。在我们科有非常多的核心技术,其中主要包括有老年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和老年的综合评估,能够很好的识别老年综合征,并且进行早期的干预和处理。那么经过这几个月的帮扶,宣威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在老年医疗的诊疗技术水平方面已经得到了非常大的进步,能够解决大部分的老年医学所面临的问题。”
在中医药传承创新方面,宣威市从未停止过探索的步伐。前不久,由市卫健局主办,市中医医院承办的2023年宣威市中医药适宜技术与应用培训班正式开班。遴选40余名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培训讲师,培训内容紧紧围绕痛症疾病针刺手法的应用策略、骨折的相关诊疗、中医定向透药、肛肠科适宜中医护理技术等基层常见病症展开。培训班学员来自宣威市各乡(镇)卫生院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100余人参加。
参加了本次培训的复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助理医师辛秀云兴奋地说:“在各位老师的带领下,我相信我能够很好的把这些中医药适宜技术带到基层,为周围的群众带来更好的服务。”
除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利用中医技术对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疗水平外,普立乡、杨柳镇、虹桥街道等5个乡(镇、街道)示范中医馆建设正积极筹措资金推进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在“一老一小”的重点关注人群问题上,加快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全市在营敬老院、康养公寓7家,丰华街道钟山社区创建为全国老年友好社区,市一院、市二院、市中医医院均已设立老年病科,实现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创建成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全覆盖。基本建立起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三位一体”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宣威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符丽萍说:“我们科室是从去年9月份开科的,我们共医治了老年病患者2000多人。我们老年医学科的疾病涉及范围比较广,主要涉及了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等很多疾病。”
宣威市中医医院老年康养公寓主任向爱琳介绍说:“宣威市中医医院老年康养公寓目前入住老人60余人,平时每天做不少于两次的活动比如八段锦、健身操等。我们会在康复训练室利用专业的器材给老人做一些康复训练。遇上节假日会举办相应的活动,让老人们增强生活幸福感。”
截至目前,全市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达到54家,2家幼儿园正进行升级改造,可新增婴幼儿照护托位200个,预计全市婴幼儿照护托位可达3600个。建成星级托育照护机构2家,完成5家托育机构登记备案。培育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新业态,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起点孕育新发展。为推动宣威市卫生健康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宣威市以推进实施“宣威310工程”为契机,整体提升卫生健康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宣威市正上下一心,努力绘就“健康宣威”的美好图景。
记者:王舒楠
通讯员:张绍英 张纾菡 柯贤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