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添动能 宣威阳光玫瑰“智”富路越走越宽
发布人员:张黎立
发布时间:2025-07-15 09:21:50
来源: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7765

在宣威市热水镇色卡村的阳光玫瑰基地,一部手机、一台智控机,就能“掌管”葡萄生长的“衣食住行”——实时查看大棚温湿度、土壤氮、磷、钾等含量,远程调控水肥和棚内环境。智慧农业集成配套技术的深度应用,正让这里的阳光玫瑰产业跑出发展加速度。

   色卡村阳光玫瑰基地里,58岁的邓成理已来到大棚里,他熟练地操作着大棚里的智控机。这个曾在外地靠经验种葡萄的老把式,如今成了智慧农业的“实践者”。邓成理高兴地说:“首先以前在建水也是种葡萄,学到技术之后就来到宣威。我们宣威老板种植葡萄,请我来管理,加之我们这个是智能化管理,也学到很多知识,也不辛苦,每月也拿到5000来块钱的工资,在家门口挣到了工资又学到了技术。


邓成理口中的“智能化管理”,正是基地的核心竞争力。据介绍,基地引入了全套智慧农业系统以后,从棚外的天气监测,到棚内的土壤氮、磷、钾含量、空气温湿度等数据,都能实时传输至控制中心。

  基地负责人朱恩纪介绍:“目前我们智慧农业主要是从棚外天气监测,比如空气湿度、风力等等一些系数,棚内对土壤氮、磷、钾盐等等一系列数据进行传输。像我们大棚的智能开关,水肥等自动化喷灌设备,给我们人力大约节约了15%-20%的成本。温度、湿度是从自动化开棚关棚来处理,比如天气热的时候我们就自动开棚,通风效果达到降温;湿度不够了,监测出来会自动喷灌。


科技赋能下,基地132亩阳光玫瑰长势喜人,不仅获得绿色食品证书和特质农产品证书,还实现了订单式销售,产品远销上海及老挝、缅甸等地。今年预计总产量50吨,经济收入可达130万至160万元。

不仅如此,该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了色卡村致富带头人邹正良参与种植,他通过租用大棚发展10亩阳光玫瑰,既为村集体增收,也带动了周边农户就业。

   色卡村致富带头人邹正良说:“自己学点技术,又可以带动周边农户,如果想种的就跟着我们一起种。另外也带动我们当地经济收入,像我们种这个每年差不多要付出200人左右的工资,工资支出在20万左右。我们现在运作模式属于租用大棚来增加村集体经济,光我这个棚每年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在五六千块。


  据了解,热水镇色卡村目前共种植葡萄200余亩,总产量700吨左右,年产值600万元。全年带动本村上千人在基地务工,户均增收八千元至一万元。

从经验种植到智慧管理,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智慧农业集成配套技术正让宣威市热水镇的阳光玫瑰产业不断升级。一颗颗饱满多汁的葡萄,不仅串起了农户的致富路,更成为乡村振兴的“甜蜜引擎”。


特约记者 记者 张黎立 王菲 实习记者 速照若 通讯员 陆琳 陈秋粉



主办: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宣威市振兴中路393号 运维电话:0871-6574025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42004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3120210073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IE9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 本站已支持IPv6/IPv4访问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云南天光浩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