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推动新课标落地实施,5月15日至16日,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专家团队到宣威市实验区开展为期两天的义务教育教学指导工作。此次活动以“新课标 新课堂”为主题,活动分为学科教学交流研讨、课程建设课题调研与指导两方面内容。通过多学科深度研讨、实践指导与理论引领,为宣威市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四学科精准把脉,多维研讨赋能课堂
学科交流研讨活动覆盖小学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4个核心学科,采取“集体备课+同课异构+专题讲座”的立体化研讨模式。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邀请了来自成都市锦江区的4位优秀一线教师与宣威市骨干教师共同打磨教学设计、展开实操性研讨。
学科专题讲座引领方向,构建课程改革新生态
活动期间,成都市锦江区的优秀教师还围绕“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转型”主题开展专题讲座,对一线教师在新课标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结合具体案例提出操作性建议。
深化区域教育协作,助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
5月16日,西南大学艾兴教授和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陶恩海博士前往靖外明德小学、西宁二小等学校实地调研校本课程建设情况并对校本课程建设课题进行了针对性指导。调研活动结束后,艾兴教授以“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建设”为主题作专题讲座,为宣威市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以国家课程方案为要求进行课程建设提供了专业引领。
课程建设课题指导既是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具体实践。本次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组织的义务教育教学交流指导活动通过“精准诊断+专业引领”,为宣威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据悉,后续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将持续跟踪指导课程改革进展,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教学改革经验。宣威市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建立“专家指导+校本研修+课堂实践”的长效机制,推动新课标在全市中小学落地生根。
文图: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