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宣威市紧紧围绕关心关爱残疾人,深入推进残疾人康复救助,通过残疾人康复、无障碍改造和就业培训上岗等,让残疾人和健全人一样,充分享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成果,在同一片蓝天下幸福生活。
宣威市康复机构康教结合班
在宣威云峰残疾人康复医院,“折翼天使”们正在上课,这是宣威市针对特殊儿童康复实际和需求而专门创办的“康教结合班”,在这里孩子们既可以进行康复训练,又可以在康复训练结束后接受知识教育,像所有孩子一样,“在该上学的年纪上学”。目前,宣威市已认定两家可以进行残疾儿童“康教结合”的机构,不仅就近就便满足了残疾儿童康复需求,还实现了残疾儿童在不同时间段“宜学则学、宜康则康”。
康复训练儿童监护人代荣景:孩子在做康复的情况下,专业治疗师就尽情地做康复,上课的时候,他们医教结合,不冲突,孩子上课的时候,可以把治疗暂停,等到课程结束,他们又接着做,让孩子能在上学的年纪,在医院里也能享受医教结合,能上学。也让这些孩子感受到上学的乐趣,对我们家长来说,也少了很多烦恼和忧愁,让我们看到明天和希望。
近年来,宣威市建立健全残疾儿童筛查、诊断、治疗、康复一体化机制,组织医院专家深入全市各乡镇(街道)开展残疾儿童康复需求筛查,做到“救早救小,应救尽救”,2024年共筛查513人,对其中 236人进行了康复救助,48人进行矫形手术,对符合救助政策的50名残疾儿童进行康复审批救助。
根据身体情况定制的橱柜
此外,宣威市还对全市4323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结合残疾人身体实际,量身定制安装专门的卫生间脸盆和“低嵌式”马桶、厨房灶台等,通过“小改造”解决“大烦恼”,实现“改造一户,解放一家”。
落水镇多乐村村民刘德美:他们帮我们整了灶台,水也通到厨房、安了护栏、建了后面的卫生间,原来上卫生间都要我搀扶,现在可以自己过去,像这样省了我很多麻烦,减少了我的负担,让我可以出去多做点活计。现在接了太阳能,洗脸她可以自己洗,有了灶台我出去干活回来她可以做点给我吃。
根据残疾人身高定制的脸盆
按照“什么不方便、什么有障碍就改什么”的要求进行无障碍改造,减少了残疾人居家生活环境障碍,着力解决了残疾人出行难、生活环境不适等问题,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解放残疾人家庭劳动力。
落水镇多乐村村民刘云伟:我原来上卫生间要从这里下去,路比较泥,比较难走,这次改造了卫生间,我比较方便,下雨也不滑了。
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残疾人也同样可以。为了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宣威市因地制宜举办竹编工艺品制作、中草药种植和农机修理等职业技能培训3期,有效提升了残疾人就业技能,实现自力更生。
宣威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陶艳芳:残疾人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去年以来,我们投入了1700余万元对全市6万余名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和无障碍改造等方面实施了救助,让残疾人充分感受到了各级的温暖。下一步,我们将精准对接残疾人需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争取各级各类项目,让更多的残疾人受益,逐步提升他们的获得感、认同感和幸福感。
文图:杜星 丁剑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