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茂丽、张丽、毛娅丽三人,因名字里都含有“丽”字,又在宣威的同一家店上班,被同事们笑称“三姐妹”。三个人虽进店的时间不一样,工作内容也不相同,但却拥有着同样的幸福,那就是在家门口务工。
“hello,宝宝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早场我们的直播开始了,我是今天的主播丽丽。” 在宣威迪达婴童虞美人店,年轻的90后张丽一上班便开始了她的早场直播。张丽大学毕业后原本在昆明从事母婴用品销售,虽干得不错,但因实在想念在宣威的父母,便回到了家乡工作。
张丽:我刚开始是做了一个督导,然后从督导又转岗到了一个采购主管,从采购主管前面干到了采购经理,然后去年从产假回来的话,才做我们的一个电商主播,还有客服这一块。
回来后,张丽进入自己熟悉的母婴行业,不仅工作干得心应手,还顺利成了家有了孩子。于现在的她而言,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张丽:最大的幸福感就是早九晚五可能离家近一点,中午午休时间还能回家吃个父母做上的热饭,然后晚上回家进门一眼就能看得到我姑娘的一个笑脸,这个还是比较幸福的。然后吃完晚饭以后一家人还能出门散个步、逛个街。像周末的话可以约上三五好朋友然后出门小聚,还是比较不错的。
和张丽这个宣威本地人不同,老大姐杨茂丽是从外省远嫁过来的,在迪达上班已经整整13年,算得上老员工,9年前她便是这个大店的店长。
杨茂丽:我的文化程度我只是个初中生毕业,在一进店里面我肯定很多东西不懂,我的同事我的领导包括我的老板慢慢地教,让我走到一个大店的店长,我从三千元能拿到七八千元的工资,我觉得是我很自信也很幸福的一件事情。
没有上班以前,杨茂丽也是一名居家带孩子、照顾老人的家庭妇女,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进入学堂,她便就近找了这份家门口的工作,方便照顾老人孩子的同时,更找到了自我价值。
杨茂丽:我老公是一个老师,但是他的工资算下来拿到手的其实我们有时候甚至比他还高,其实我很自信在一个家庭里面,就算我不是国家单位工作人员,但是我的工资拿下来其实有时候比他还高,这个家庭地位我是很自信的。
“三姐妹”中,80后的毛娅丽在迪达负责产康护理。7年前,毛娅丽还在单打独斗,靠自己一个人做产康门店经营,因为家里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生意无暇顾及便时好时坏。2018年,她开始进入迪达,负责产康部,由于业务熟练,经营良好,最终成为了迪达的合伙人之一。
毛娅丽:现在合作的话收入、客源都比较稳定。在家乡工作的话又能够照顾到老人,然后陪伴好孩子,所以说现在这种工作的成就感再加上这种家人的陪伴,幸福感还是很强的,还是很有信心对之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编后】90后张丽,数字时代的返乡青年;远嫁大姐杨茂丽,从家庭主妇到职场掌舵人;创业者毛娅丽,个体户到合伙人的进阶之路;她们以不同的职业路径诠释了新时代女性在家乡就业中实现事业与家庭平衡的生动实践,书写女性成长与幸福样本,展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就业活力,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的“她力量”注脚。
文图:杨金香 陆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