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着力推进中医药创新传承发展,市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初步建成,让群众享有更加优惠便捷的中医药特色服务。
村卫生室,家门口的“中医助手”。“那天我腰痛得直不起来,走到村卫生室时满头大汗。”乐丰乡明德村村民肖大爷回忆道:“龙医生让我趴在诊疗床上,边拔罐边教我几个穴位按摩手法。罐子起下来时,后背火辣辣的热乎劲儿窜遍全身,当时就能直起腰了!”宣威市已有82个村卫生室能规范开展针灸、推拿、拔罐等4类6项基础技术,并持续建设其余村卫生室,力争实现中医技术在各村卫生室的全覆盖,让群众不出村就能缓解病痛。2025年1—4月,各村卫生室已累计为4万多人次群众提供基础中医技术服务。
乡镇卫生院,特色疗法的“健康管家”。“没想到乡镇医院的中医馆还真讲究!”在板桥街道中医馆做龙骨灸的李大爷感叹。木质中医馆里艾香袅袅,他趴在特制的理疗床上,看着墙上的经络图说:“这里的电针疗法治好了我多年的老寒腿,现在连睡眠都好了。”像这样的特色中医馆已覆盖25个乡镇。更让村民们惊喜的是,通过远程诊疗中心平台,还能和市中医院的专家“面对面”问诊开方。各乡镇卫生院还和市里建立了转诊直通车,遇到复杂病例,当天检查当天就能转诊至中医院。2025年1—4月,各乡镇卫生院已累计为7万余人次群众提供中医药服务。
市中医医院,中医技术的“推广中心”。在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市民小陈正在做体质辨识:“专家给我定制了四季茶饮方,并提供穴位埋线减肥方案,还有八段锦教学视频推送到手机。”市中医医院充分发挥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龙头作用,建好“治未病-临床诊疗-康复养护”全周期服务体系,构建“8站7盟1中心”等专科矩阵,开展多学科联合会诊、下乡义诊、肺癌早筛等惠民举措,以招聘高学历研究生、引进银龄专家、培养本土人才等“招、引、培”途径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推广糖尿病、高血压等6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推出中医特色茶饮、中药颗粒制剂、膏方、精美香囊等特色产品能够满足当前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从村医的“一双手”到乡镇的“特色馆”,再到市里的“推广地”,每个环节都能感受到中医药服务的温度。这种“小病不出村、常病不离乡、大病有依靠”的就医体验,正是宣威市中医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写照。
文图: 陈思琪 包悦萍 罗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