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风采》李稳存:扎根乡村传承彝绣技艺带动妇女就业增收
发布人员:
发布时间:2025-05-06 09:28:25
来源:
浏览次数:1492
?

头图GIF.gif


李稳存,50岁,现任宣威市稳存彝族刺绣专业合作社任理事长、东山镇芙蓉村妇联主席,她扎根乡村,紧紧抓住民族特色村建设的政策机遇,深挖资源优势,创立“彝绣坊”,凭着一股韧劲和闯劲,推动彝绣发展,带动农村妇女加工刺绣增收致富。2022年12月,她被评为曲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宣威彝族刺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走进东山镇芙蓉村彝绣坊,绚丽的花毡、个性文创绣品、别具一格的服装、独特的手包、手工小玩具等绣品琳琅满目。绣娘李稳存正全神贯注地操作一台古老麻布纺车织麻布,木轴转动声中,彩线在她指间穿梭。

受长辈的熏陶,李稳存从小就对彝族刺绣感兴趣。过去,她只是为自己制作、穿着或赠送亲友而做绣品。2017年,借助家乡被列为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村寨的契机,她在政府的支持下,建成了600平方米的刺绣加工生产车间。

宣威市稳存彝族刺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稳存:来做这个事情的初衷是我们彝族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我一定要把它传承和挖掘下来,再教村子里面这些绣娘、留守的妇女来做下去、传承下去,能给他们带来一份收入,也能把我们优秀历史文化传承下去。

为提高刺绣技艺,李稳存不仅多次举办彝族手绣培训班亲自教授技艺,还先后组织本村有意愿的妇女群众到楚雄和昆明考察学习,培训后的彝家妇女个个会绣会画,为彝绣坊的发展添砖加瓦,带动妇女“零投入”居家就业。

东山镇芙蓉村村民张雅贤:身为地道的彝族人,我非常热爱彝族文化,在李老师耐心细心地教导下,我学会了刺绣、缝制,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在努力传承该文化。

凭借着对彝绣的热爱,李稳存刻苦钻研民间技艺,合作社在她的带领下,经过八年的发展经营,现有会员50名,每年生产彝绣产品1万件,年销售额达50万元。

宣威市稳存彝族刺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稳存:从我开起这个彝绣坊来,收入还是可观的,愿意来学的绣娘也还是多的,我们是分期来教他们,或者我下村去教他们,教会就吸收到我这里面来,他们做产品,我来帮他们销售,都是计件销售,现在还是有几十个绣娘,各地区的都有,也不一定全是我们村子的,宝山的残疾人我是上门去手把手教他们,这些产品他们绣回来,要么我去取,要么用班车带来给我,然后我去销售。

为了拓宽销路,李稳存到贵州、青海、昭通等地去推销产品,同时开起直播带货,拍摄短视频,记录彝绣纺的生活,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订单越来越多。

宣威市稳存彝族刺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稳存: 现在我们彝绣坊还是要跟着时代走,以前都是传统的销售,现在我们网络发达了,我们还是准备要吸收一批开直播的、粉丝量高的主播帮我们宣传,我们也经常自己出去宣传,也带着产品去推销,直播也一并做起来,我想把我们芙蓉的彝绣扩展开,让更多的人知道,能扩展到全世界更好。

李稳存就是这样,吃苦耐劳、敢闯敢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女性的匠人精神,传承技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东山镇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张荣:她作为芙蓉村彝绣代表人,在专注技艺的同时,积极培养彝绣传承人,为我们芙蓉村的经济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文图:徐章喜  秦玲玉  李淑倩

编辑:李艳琼

责编:符开红

监制:耿成榕

总监制:周开平


主办: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宣威市振兴中路393号 运维电话:0871-6574025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42004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3120210073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IE9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 本站已支持IPv6/IPv4访问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云南天光浩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