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杨柳镇通过建成就业帮扶车间、家门口小工厂、技能培训生产线等多种方式,帮助、鼓励本地企业发展,拓展丰富载体功能,提高吸纳周边群众就业能力,为群众打造家门口的“幸福生产线”。
这几天,位于可渡村委会旧城村的赴优(云南)花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杨柳分公司开业了,作为旧城小组组长的赵红梅了解情况后,就召集了不少村里不能外出务工的村民前来应聘,学习干花和手工花制作,给大伙找了一个易上手且时间灵活的工作。
杨柳镇可渡村旧城村旧城小组组长赵红梅:我听说他们这里要建工厂后,我召集了和我一样情况差不多的宝妈们来这里包手工花,他们承诺我们三到六小时的工作时间,中间还可以接送孩子,实在太方便了,又能赚钱又能顾家。
杨柳镇可渡村旧城村村民糜雪敏:我早上做分拣配送工作,下午没事的话来干花工厂学习手工花和干花制作,按老板给我们计件算,每天收入在七十到八十元,这样算下来我每个月收入在现在基础上翻倍,而且就在家门口工厂上班实在太方便了。
考虑到村子里部分村民需要照顾家庭而无法外出务工,赴优(云南)花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不仅将分公司建在村民家门口,在确定了需要的工人后,还安排总公司经验丰富的花艺师教授大家各种制作手工花和干花的技巧,并承诺以两毛至五元不等的价格计件给工人算工资,让村民们边学手艺边增收。
赴优(云南)花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杨柳分公司负责人胡建飞:我本身也是杨柳人,所以我们考虑来杨柳开了分厂,就是让他们在家里无法外出的这一部分人他们可以在家里面就创收,我们现在在试营业阶段已经有40多个人来进行培训,我们计划在正常投产以后,大概招聘100人左右,他们的工资水平是全年正常做的情况下每个月能有四五千元左右,在他们做得很熟练的时候,部分材料他们可以带回家去做,就很方便。
除了可渡村的就业帮扶车间给村民提供了不少灵活就业的工作岗位,杨柳镇克基村的蔬菜初加工厂也为不少村民就近务工提供了有力载体。走进杨柳镇克基村委会黄泥地村的黄泥蔬菜专业合作社,工人们正在精准快速地将南瓜去皮、去瓤、切块、装箱……每一道工序都井然有序。前不久,克基村通过走访摸排,了解了村民的就业意向后,为用工企业和村民牵线搭桥,把岗找人变成了人找岗。
杨柳镇克基村党总支书记孔维杰:主要解决的是不能外出务工以及年龄偏大这一类村民的就业难问题,整个流水线运行起来正常生产的时候,可以吸纳八九十人就近就业。
村民杨丽华通过这样的好政策在蔬菜专业合作社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这样一来,她不仅能在农忙时管好自家的产业,也能在农闲时有事可做。
杨柳镇克基村村民杨丽华:我们以前经常都在外面打工,现在家里面今年种植了20多亩辣子,需要人管理,所以今年我就不能外出务工,我们村里建了这个厂,有空的时候我就来这里打工,我们来这里都是按照计件算,一天一百块也是能挣的。
据了解,杨柳镇近年以来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模式,以新建家门口务工车间或者扩大就业帮扶工厂的模式为村民提供稳定的工作岗位,还通过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提升就业能力,实现“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帮扶转变,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家门口”走上工作岗位,端稳“就业碗”,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增收,幸福感不断提升。接下来,杨柳镇将继续加大就业帮扶力度,鼓励更多不同类型、不同工种的工厂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的“幸福生产线”上收获美好生活。
文图:田琳 黄鹏 赵丹 王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