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田坝镇: “小作坊”成就群众家门口就业“大民生”
发布人员:杨燕
发布时间:2025-03-28 09:39:36
来源: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104320

近年来,宣威市田坝镇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扶持当地村民利用闲置的集体土地、房屋等资源办厂、办车间,这些举措为村民就业创造了条件,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 “有班上”,实现务工务农“两不误”。



在田坝镇田坝村委会联新自然村,有一家已经发展了50多年以饵块糍粑、面条等加工生产的“小作坊”,缪丽华是这家小作坊的负责人。30年前,她从父辈手里继承相关设备和技艺,经过多年的不断总结和改进生产工艺,如今她家的饵块糍粑小有名气,年销量可达300多吨。2022年缪丽华被评为“宣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田坝糍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田坝镇田坝村缪家糍粑加工厂负责人缪丽华: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是自己做,白天去买,晚上自己做,时间长了,生意好起来的时候,就请人帮忙一起做,平常时候就请两个人,年底就要请4、5个人,一天90块钱,差不多一天做1500市斤,我们摆在市场里面卖,一年总收入在60万元左右。



小车间里,半自动化生产线上,工人们铆足干劲、加紧生产。大米经过浸泡、清洗、蒸制、搅拌、成型、晾晒,成了一个个待售的饵块糍粑。


糍粑加工作坊务工人员王双丽:我们已经帮她家做了8年了,每个月的收入在2400元到2500元,娃娃也可以管,老人也可以照顾,有这点收入我们也感到很开心。



除了饵块糍粑加工厂,田坝集镇周边的村民还在自家小院里生产加工豆腐,这些小作坊大多是一家人经营,其中很多家庭生产加工豆腐的同时,还发展养殖生猪、牛等产业。


田坝镇田坝村豆腐加工坊负责人浦绍谷: 我们做豆腐14年,这段时间一天做5、6个豆腐,十冬腊月一天要做一二十个,要找两个工人帮忙,供吃,一天100块钱。一年做豆腐用的黄豆要30吨左右,收入在10万元左右。



食品小作坊很“小”,很多小作坊的规模只有几个人甚至夫妻搭档;但小作坊又很“大”,散落于各个村的小作坊承载着乡愁记忆,也是一方地域特色的延续传承,它们不但关系着人们的日常饮食,也关系着当地群众的就业与增收。


田坝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余谣:田坝镇豆腐、饵块加工多以家庭作坊生产模式为主,现全镇共有规模化豆腐加工厂一家,饵块、豆腐加工家庭作坊80余家,年产值达1800万元以上,带动4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家门口的务工车间试点工作以来,田坝镇积极盘活各类资源,招引落地服装加工厂、茶叶加工厂及电子元件加工厂各一家,投产后预计带动1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在下步工作中,田坝镇将持续坚持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积极招小商招快商,为群众提供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


文图:徐章喜 黄朴芳 郑靖

主办: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宣威市振兴中路393号 运维电话:0871-6574025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42004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3120210073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IE9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 本站已支持IPv6/IPv4访问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云南天光浩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