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草莓采摘的季节,在倘塘镇旧堡村,“夫妻档”新农人施启雄和蒋荣将自己草莓基地经营得红红火火,用辛勤劳动换来甜蜜“莓”好时光。
进入三月以来,随着气温升高,草莓的产量也随之提高。绿莹莹的草莓叶下,鲜艳的草莓如同晶莹剔透的红玛瑙,施启雄和蒋荣夫妻俩正在大棚里查看草莓长势情况。
▲施启雄和蒋荣夫妇
施启雄VS蒋荣夫妇:你尝尝这个草莓咋样,这个草莓很甜,比较水,你尝尝。
谈起种植草莓的初衷,夫妻二人说一部分原因是不能外出务工,另一部分原因是自家孩子特别爱吃草莓。经过反复研究、学习和实践,2020年,两人在村口租了一亩地种植草莓。
草莓种植户施启雄: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们出不去打工,手里面有闲钱没事可做,加上我们的孩子比较喜欢吃草莓,一天吃得掉一斤多,我们就想去买的话不如自己种,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们先种一点试试,通过种植发现,草莓的收益和产量还是比较可观的。我们从一开始的一亩逐步发展到现在的八亩。
要想草莓长得好,不下苦功夫可不行。为此,施启雄在家自学省内外先进的种植技术,使用无土栽培种植草莓,在保证草莓长势的同时减少草莓打药频率,让大家吃得安心。
▲草莓叶片上的捕食螨
草莓种植户施启雄:草莓开花以后我们通过投放捕食螨预防虫害,减少打药的频率,挂果以后也是通过微生物制剂,通过滴灌的方式滴到基质里面,预防白粉病和灰霉病,目的也是为了减少打药频率,让草莓吃起来更健康更安全。
生长在装满椰糠椰丝、泥炭土、腐殖土和珍珠岩组成的基质中的草莓,比传统方式种植长出来的草莓个头更大、口感更佳,让前来采摘的市民赞不绝口。
市民李雪玲:这么大的草莓我头一次见,很好很大。我们从这里路过进来摘。我们摘的时候看到有蜜蜂,纯天然,比较好,吃起来口感很好很甜。
▲水肥一体化技术
▲物联网控温控湿系统
此外,配上水肥一体化技术和物联网自动控温控湿系统,施启雄能及时定点定量将营养液输送到草莓根部,为草莓补充营养,进一步提高草莓产量。
草莓种植户施启雄:我们基地配有高精度施肥机,然后我们根据草莓每个阶段的长势,及时调节氮磷钾的比例,还有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基质里面还埋有监测系统,可以做到实时监测基质的水分、温度、ec值(土壤的水溶性盐浓度)。
▲游客采摘草莓
有了施启雄的科技助力,自然也少不了妻子蒋荣的销售能力。在蒋荣的努力下,他们家不仅草莓不愁卖,草莓苗也广受市场青睐。
草莓种植户蒋荣:我主要负责草莓销售,周末节假日来扯的人比较多一点,我们现在是卖30一斤,人流量少的时候我们采摘到倘塘镇上去销售。街天草莓拿到镇上去卖,供不应求,除了卖草莓我们还卖草莓苗,宣威有几家基地都是我们提供的草莓苗,并且提供技术支持。一年的收入大概有三四十万元左右。
自家草莓产业发展得好,夫妻二人没有忘记村里的农户,他们聘请了周边不能外出务工的村民来大棚里干活,为大家提供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草莓种植基地工人顾云香:我在这里打工三年多了,在这里一天工作八个小时,工作的时间里有时候我还可以回家做做家务,把家里事情做好抽时间来把这里活计做完,在他们两口子的带动下,我们一年比一年更好,一年比一年富裕。
▲草莓架下的蜜蜂箱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施启雄和蒋荣从原先对草莓种植的一窍不通到后来的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主动了解农业产业发展政策,把先进的生产理念、生产技术与传统农业融合,带动周边农户致富增收,成了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发展“探路人”和甜蜜致富“领头人”。
草莓种植户蒋荣:种草莓还是比较累的,为了保证草莓新鲜,我们都是一早上四五点就起来采摘,在大棚里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腰酸背痛,但是看着自己辛苦换来的甜蜜还是比较值得。
文图:田琳 赵雄飞 李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