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威市来宾街道后夸村委会深挖本村自然资源优势条件,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探索式发展特色种植,让多产业“齐头并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阔步前行”。
在后夸村委会中营村的小圆瓜种植基地,一个个“小碗大”的小圆瓜藏在绿油油的藤蔓间,随着微风的吹拂,若隐若现。据介绍,这里的小瓜圆亩产可达5.2吨,采收后的小圆瓜将被送进冷库保存,然后以冷链的形式发往昆明、四川、广州等地。
宣威市农光种植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 徐洪光:今年长势还可以,种了两年半,我种的是“瑞源1号”,瓜势好的时候可以长到25个左右(每株)。
小瓜基地旁的豌豆沿着藤条旺盛生长,地里的韭菜也长势良好,远远望去,一片青翠,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韭菜香。据悉,这些韭菜不仅可以卖韭菜根,也可以卖韭菜苔和韭菜黄,“种一次管三年”的模式既减少了种植成本又提高了收益。
后夸村委会副主任 李国武:这边总的韭黄有80多亩,一年种下来管三年,这三年当中可以采韭菜根、韭菜黄、韭菜苔,然后韭菜黄可以运往沿海地区,发到陆良冷冻,年亩产增收可能到三到四千。
来宾街道后夸村党总支书记 夏开钻:海河地理优势是红土,种出来的蔬菜比较优质,我们又发展小圆瓜种植100亩,同时发展菜豌豆种植120亩,还有韭菜黄种植80亩,与相关传统种植来讲,小瓜每亩增加收入四到五千元、韭菜增加两到三千元(每亩)、菜豌豆增加收入每亩三千元左右。
另一边的婆姑村,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搭建好的塑料大棚,里面晾满了一串串编扎好的旱烟,地里面一株株旱烟整齐排列,硕大的烟叶随风摇曳,砍烟、编烟、晾烟等工序正有序进行中......
后夸村委会婆姑村种植户 李继成:(这些旱烟)砍好还要编,编起来要捂、要捡,要经过七八道(工序)才可以卖。价格高的时候单斤可以达到十七八块,特好的可以达到二十几。看今年行情,如果行情好点,两茬长下来(总收入)可以卖到30万左右。
来宾街道后夸村党总支书记 夏开钻:我们海河土质厚、保潮(保湿度),根据这一优势,我们发展种植旱烟有十多年了。今年我们整个后夸村委会种植旱烟1600亩,其中集中在婆姑村,我们婆姑村分散比较散,有146户、466人,但种植旱烟的户数有80户,平均每户都是种植在15亩左右,大户有种到50亩的,可以增收320万左右(一年)。
接下来,后夸村委会将继续抓住当地特色资源优势,稳住旱烟种植面积,同时合理增加小圆瓜种植面积,此外再探索发展半夏、生地等中药材种植,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 卢婷 王菲 崔增(实习) 通讯员 朱树通 赵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