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海岱镇拥有丰富的水田资源和优质的水源,传统的水稻种植是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2017年,海岱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成功引进稻田养鱼产业,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海岱镇箐头村,一片绿色的稻田如同一幅巨大的绿色绸缎,微风拂过,稻穗轻轻摇曳,掀起层层绿浪。在这片生机勃勃的稻田之中,错落分布着一个个鱼塘。
据介绍,2017年,箐头村发展种植50亩左右的稻鱼共生养殖试验田,在稻米成熟前,这些鱼儿成了稻田里的“清道夫”,既吃光了稻田里的害虫、杂草,又松动了土壤,而且鱼分泌出来的鱼粪、身体黏液则成为秧苗生长所需的“滋补品”,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大米和鱼的品质,价格也上涨了不少。
宣威市敏梅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和汝介绍:“在我们这里发展稻田养鱼有几个有利条件,一是田好种;二是个水好,有水库、龙潭水。我一次性承包了将近50亩发展稻田养鱼。我这里每年放两吨左右鲫鱼,这种鱼好养,养出来品质也比较好。稻田养鱼是双丰收的,米没有农药,属于正儿八经的绿色产品,比较好卖,鱼品质也好,也比较好卖。”
通过测产,箐头村稻鱼共生田的水稻平均亩产650公斤,鲫鱼平均亩产150公斤左右,每亩稻田合计纯收入可达6000元。
今年是海岱镇箐头村引进稻田养鱼产业的第7个年头,稻田养鱼不仅提高了土地产值,也带动周边农户就近务工。据介绍,栽秧、 割稻子等时节每天都有四十人左右来务工,带动群众月均增收2500元左右。
稻田养鱼产业的成功引进,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促进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下一步,海岱镇将继续加大对稻田养鱼产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提升产业品质,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品牌,真正实现“稻香、鱼肥”的双赢局面,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记者 张黎立 卢婷 邵杨(实习)通讯员 包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