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海岱镇:四季果园“钱”景好 乡村振兴“尝甜头”
近年来,海岱镇抢抓“旅游富镇”黄金机遇,凭借优越的地理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借助养殖场着力发展生态“四季果园”,打造以采摘游为主力军的“乡村游”,实现产业“接二连三”,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7月初,海岱镇乐所村水果种植园里的几十亩李子进入成熟采摘期,“蜂糖李”“凤凰李”等压满了枝头,果香四溢,前来采摘的游客正穿梭其间边采边尝。游客包女士说:“他家的李子我们去年、前年都吃过,相当好吃,我们不但自己吃,还摘了寄去给亲朋好友,他们吃了都说这个李子吃着口感好,叫我们多带点给他们,他们有空的时候还要来这里看看风景。”宣威市守清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永立说:“我们的李子平均每亩到7000块左右,吨数的话,一亩可能达到两吨半,平均一市斤10块左右,每亩李子产值还是接近两三万块钱。”
过硬的品质、“上头”的口感得益于绿色、生态的种植技术,果园的施肥依赖于旁边的生猪养殖场,经过处理发酵后的粪便“变废为宝”成为有机肥,通过滴管进入果园进行均衡灌溉,既环保又增加了收益。宣威市守清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永立说:“我们喜欢这些游客来果园采摘,他们每次来每棵树上的果子都可以尝一尝,但实际每棵树的口感都差不多,因为我每棵树都是均衡施肥的,天干的时候有滴灌这些措施,能保证营养充足,从年产值来说,去年所有水果的产值,我们只达到70多万,今年因为气候各方面的原因,产量会高一点,估计在100万左右。”
此外,在水果产业发展中,赵永立注重季节的延续性,在品种选择上尽量将果期错位,“春有樱桃,夏有桃李,秋有苹果,冬有橘子”的发展模式不仅实现了季季有鲜果,还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增收渠道。宣威市守清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永立说:“一年四季都有果子成熟,从春天的樱桃,到后面的车厘子、桃子,接着是李子,还有梨、苹果,到十冬腊月就是橘子,我们橘子也种植了30多亩,还有从四川引进来的耙耙柑,它的效果也相当好,我们的游客最远有来自贵州大概一百多公里的,还有我们宣威市城里面下来的,游客高峰的时候上一百多辆车,接近四五百个人。长期在我这里务工的十五六个工人可以达到年收入三万左右,特殊情况像技术工这些,平均一年达到七八万。”
下一步,海岱镇将继续从观光、体验、采摘的角度出发,完善果园相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美化果园周边环境,实现农旅融合发展,辐射带动农民增收。
本报讯(本报特约记者 张黎立 卢婷 邵杨(实习)通讯员 包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