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来宾街道:倾力办实事 用心解难题
发布人员:耿媛香
发布时间:2024-01-10 15:50:34
来源: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337651

2023年以来,宣威市来宾街道党工委围绕群众急需、群众急盼,把理论学习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拿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务实举措,用心用情用力解决民生问题。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来宾立足党建引领,挖掘弘扬红色文化,以红军长征中虎头山战役为切入点,推进“五红聚虎头”模式,搭建以培育“红色头雁”、建设“红色阵地”、传承“红色文化”、织密“红色睦邻”、发展“红色产业”为主的“红色体系”,大力开展虎头社区红色村项目建设,并于2023年11月底建成长征文化教育教学示范基地、以弘扬长征精神为主题的文体活动广场,改造了虎头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同时街道对虎头社区党员、网格员进行集中培训,培养红色理念,跟过往客商讲好虎头故事,多措并举让“红色来宾”深入人心。



让社情民意“畅通直达”。将调查研究与中心工作融合,下沉一线“把脉问诊”,调实情、研实招、求实效。街道实行班子成员挂包各行政村,干部编组沉入村,吸纳了5个驻村工作队,共15人,驻扎在5个村委会,村“两委”干部分片包保村民小组,党员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每名下沉干部和村组干部直接联系包保各户群众,干部带头沉下身、真帮扶、干实事、建新功,2023年累计收集基层问题82个,现已全部整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共完成“我为群众办实事”45件,驻村工作队通过入户走访扫描连心码,认领群众“微心愿”2061条,真正将问题“找上门”变为把对策“送上门”。


让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坚持“从小处着手”,破解民生难题,持续改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2023年10月底,街道完成了来宾小康村棚户区建设项目,实现河道清淤排污3000立方米,安装排污管道2800余米,增设防护栏近1000米,道路硬化提质改造近3000米,绿化美化58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照明设施280余盏,房屋改造 211 户,改造房屋建筑面积 21522 平方米,改造活动休闲广场1个;11月来宾驿站广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其占地800平方米,河道清淤5700立方米,支砌挡墙2945.4立方米,道路硬化提质改3480平方米,绿化美化1500平方米,安装休息座椅4处,修建景观湖1个,防护栏90余米。不仅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也优化了人居环境,使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让群众办事“便捷舒心”。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群众是活动成果的“阅卷人”,干部群策群力齐心答好为民服务的“试题卷”。一方面,积极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通过“说事”“办事”“回访”三个环节,及时回应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并在各党群服务中心放置群众休息椅,让群众“站着办事”转向“坐着办事”,进一步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积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依托云南省“办事通”政务平台基础,实现“信、访、网、电”四位一体信访受理模式,通过转办交办、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推动解决信访问题,2023年信访登记录入信访系统15件,办结15件,12345政务平台签收诉求案件102件,办理102件,及时受理率、按期答复率、参评率、满意率均为100%。



让政策宣传“春风化雨”。一是突出体系同步共建,激活政策宣讲聚合力。街道积极组织班子成员、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等以主题党日、“三会一课”为契机,站上讲台,深入基层,围绕“三农”工作、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专题开展党课宣讲;二是突出队伍同心共向,激活政策学习先锋力。驻村工作队抓住“小课堂”“党群夜校”等学习契机,结合本村村情民意组织集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驻村工作“五清”知识等理论及相关惠民惠农政策;三是突出平台同抓共办,激活政策传达组织力。建立街道、村(社区)、组、格、户高效贯通的睦邻群,第一时间将各级政策通过文字、语音发送至群众,实现各家各户“下情上报”,各级政策“上情下达”,确保群众来信随到随阅、群众来访随到随接,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通讯员:朱树通 张纾菡

主办: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宣威市振兴中路393号 运维电话:0871-6574025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42004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3120210073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IE9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 本站已支持IPv6/IPv4访问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云南天光浩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