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威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结合工作实际,强化工作措施,突出“三个抓实”,全方位启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宣传工作,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促进宣威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奋力谱写新时代宣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抓实“一个引领”聚合力,盛开民族团结进步“思想花”。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开展形式多样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实践活动,各级党组织开展学习1000余场次。全市3700多个党组织4.3万余名党员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3200余场10余万人次,举办“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班386期4.6万人次,开展“网上党课”“党群夜校+”“微党课”“主题教育兜底宣讲”3760场12万余人次,组织干部参与线上线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学习测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向社会各阶层、各领域延伸,实现市乡村三级全覆盖,以有形的高度,构建了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格局。
抓实“两个阵地”强根基,盛开民族团结进步“幸福花”。针对宣威市作为“滇黔锁钥”的区位特点,发挥窗口行业和公共场所人流大的优势,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开展到窗口行业和公共场所,形成一批流动的宣传阵地。加强固定宣传教育基地和实训基地建设,建成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博物馆、烈士纪念馆、宣威火腿博览馆、浦在廷故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青少年发展中心、火腿美食文化主题街区、普立攀枝戛教育基地为主的“五馆两中心一街区一基地”示范带,打造了地景公园、美奂公园、拾光公园等3个主题公园,建成道德大讲堂30个,村史馆、便民服务中心5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99个。
抓实“三个结合”心连心,盛开民族团结进步“石榴花”。把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针对民族工作的实际,利用会议、活动、各民族节庆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相关知识、政策法规。2021年以来,109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队常态化宣讲1264场、受众30余万人次,组织党员干部到挂钩单位、“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社区宣讲2756场、受众6.2万人次,现场培训11场1万余人次,公益红色电影放映1986场次,10626个大喇叭定期播放,让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法规“飞入寻常百姓家”。把抓好社会宣传与新闻媒体宣传相结合,发挥宣威市融媒体中心舆论宣传主阵地作用,利用市内新闻网站、政务新媒体、广播等媒介,广泛宣传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全市各项民族事业发展成果,全面展示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累计宣传推介经验典型600余篇,《宣威东山镇芙蓉村:民族团结一家亲芙蓉彝家齐奋进》等先进典型事迹广受好评。把专题宣传与普法宣传相结合,深入开展“八五”普法,扎实推进法律宣传教育“八进”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国家宪法日”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格局,各族群众法治观念、法治素养不断提高,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多年来,宣威无一起因民族问题引发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2022年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综合满意率为96.15%。
通讯员:孔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