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宣威】除害防病 健康你我
发布人员:范景超
发布时间:2023-10-30 10:19:56
来源: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314158

“病媒生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主要有老鼠、蚊子、苍蝇、蟑螂等,俗称“四害”。它们所造成的传染性疾病具有传播快、易流行的特点,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病媒生物传染性疾病占全球传染性疾病的17%以上,该类疾病绝大多数没有疫苗和防制药物,病媒生物防控是控制该类疾病的关键。近年来,宣威市以“四害”孳生地治理、消杀、监测等重点工作为抓手,多措并举不断加强病媒生物防制和消杀等工作,确保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落到实处,筑牢群众健康防线,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病媒生物指的是传播疾病的有害生物。这种有害生物在人和疾病之间起媒介作用,也叫做媒介生物。主要包括三大类群,昆虫类、蛛形类、啮齿类,我们平时主要的防制对象是“鼠、蚊、蝇、蟑螂”,称为“四害”。它们不仅可以通过直接叮咬、污染食物等危害人类的正常生活,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一系列严重传染病。

宣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 樊玉

蚊子会传播登革热、乙脑、疟疾等多种传染病;苍蝇可传播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等多种肠道传染病;老鼠可传播流行性出血热、鼠疫等;蟑螂不仅可携带多种致病菌、真菌、病毒以及蛔虫卵等,也是主要的致敏原,其排泄物、呕吐物及体表致敏菌会引发哮喘等多种疾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病媒生物传染性疾病占全球传染性疾病的17%以上,该类疾病绝大多数没有疫苗和防制药物,病媒生物防控是控制该类疾病的关键;除传播疾病外,病媒生物还可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危害工农业生产,并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病媒生物应如何防制呢?

宣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科 樊玉

一、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全面清除卫生死角,清理废弃杂物、缸罐瓶坛等积水器皿,疏通沟渠,规范排污,彻底消除病媒生物孳生地,垃圾密闭管理,日产日清,彻底消除病媒生物孳生地,这个是治本之策。二、完善防制措施。可安装纱窗纱门,防止蚊蝇进入室内;堵塞室内与外界相通的缝隙孔洞,防止老鼠进入室内;食物密闭保存,防止“四害”污染食物。三、使用合适的杀灭方法。室外可使用杀虫剂喷洒,以消灭蚊子和苍蝇,投放毒饵杀灭老鼠;室内可设置捕鼠器、粘鼠板、灭蝇灯等捕杀老鼠、苍蝇,使用杀虫剂或贴片来消灭蟑螂。

据介绍,毒饵站通常设置于鼠类经常停留和活动的区域,如沿墙拐角、靠近化粪池、垃圾箱、绿化带和公厕附近,以及餐饮外环境、楼房下水道附近等鼠类活动场所隐蔽处,每月定期投药灭鼠。

为此,专业人士提醒广大居民,要加强对儿童、老人的引导和管护,严禁捡食毒饵,管好家禽家畜,避免误食毒饵,若不慎接触需及时用流水冲洗,如发生误食中毒现象,应立即前往医院诊治。

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将蚊蝇鼠蟑等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以内,是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在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宣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群众积极参与,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奠定了坚固基础。全市辖区内各级、各部门成立了单位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组,建立健全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组织网络,明确单位职责,制定防制工作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加强病媒生物防制的科学知识及宣传教育。市爱卫办、创卫办组织开展对宣威市城区进行病媒生物防制的重点行业现场督导检查,对督导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及时书面反馈。宣传单位主动开展病媒生物防制知识宣传和工作动态公益宣传,营造良好治理氛围;建立健全督导机制,及时发现和通报存在的问题。

截至目前,组织开展本级病媒生物防制培训3场次500余人,开展病媒生物防制现场督导检查及技术指导工作6次,发放相关宣传资料3万份,规范设置毒饵站3239个。开展病媒生物孳生地调查,重点行业和场所病媒生物侵害及防制设施建设调查,推动风幕机、灭蝇灯等设施规范安装使用。鼠、蚊、蝇、蟑密度控制水平达到国家C级标准,重点行业和单位防蝇96%、防鼠设施合格率95.5%。精准布局谋篇,精细规划建设,精心管理施策,促使宣威的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中国净水百佳县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

环境卫生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脸面”,也与居民的健康息息相关。养成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能够减少环境污染,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蚊虫、老鼠、苍蝇和蟑螂等“四害”,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各种健康问题,为了预防疾病,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们需要将“四害”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上,通过搞好环境卫生,消除“四害”孳生条件,控制病媒生物密度,减少疾病传播。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干净、卫生、整洁、健康的生活环境。

 

记者:范景超 袁宏

通讯员:母雪舞 李瑞铭 李天佑

主办: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宣威市振兴中路393号 运维电话:0871-6574025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42004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3120210073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IE9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 本站已支持IPv6/IPv4访问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云南天光浩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