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场镇党委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针对基层治理中存在的民意渠道不畅、监督覆盖不广、服务效能不优等难点堵点,以“院心会”为载体,全面推行请群众把事情“讲出来”、把问题“提出来”、把怨气“说出来”、把公理“评出来”、把民心“唱出来”的“五来”工作法,通过组织下沉搭建平台、民主机制汇集民智、真情服务化解矛盾、公平正义凝聚共识、开放监督赢得信任,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效能,有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凝聚了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践行人民主体,搭建“讲出来”的平台。镇党委将搭建党群互动平台作为首要任务,变被动接访为主动邀约,变“文来文往”为“人来人往”。创新“院心会”载体。在全镇14个村(社区)全面推广召开“院心会”,由村党组织牵头,将政策宣讲、村务办理、民意收集、监督执纪等功能下沉到农家院落,实现干部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沟通。转变工作作风。通过平台让群众全面参与、全程监督,倒逼村组干部提升服务意识和履职能力,有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和凝聚力。截至目前,全镇已召开“院心会”56场次,收集群众建议和诉求157条,推动解决各类问题53个,形成了常态化的党群联动。落实民主监督,健全“提出来”的机制。镇党委着力构建开放、透明的民意吸纳与反馈机制,鼓励群众敢于提问题、善于提建议。建立“提问—应答—督办”闭环。在“院心会”上,群众可就村集体经济发展、公共设施建设等核心议题畅所欲言,村“两委”现场答复,镇纪委跟踪监督,确保“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推动“民智”转化为“实绩”。“院心会”上群众对村集体经济发展、公共设施建设等重点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切实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宗德村群众提出的辣椒产业发展瓶颈问题,经村党组织深入研究后,创新采用“基地+挂包指导”模式,使群众亩均收入从3000元提升至5000元。
走好群众路线,畅通“说出来”的渠道。镇党委坚持力量下沉、关口前移,主动倾听、有效疏导,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实施信访“回头看”与“敲门行动”。强化监督执纪为民。组织镇纪委和挂村干部常态化走村入户,“拉家常”式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将服务与监督力量下沉到一线,推动解决道路、饮水等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68件。
发扬基层民主,规范“评出来”的程序。镇党委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引导群众在民主协商中明辨是非、在参与治理中达成共识。推行“村情报告会”制度。 组织镇村干部、群众代表等,围绕村内重大事项、资产资源处置等深入讨论、集体决议,确保过程公开、结果公正。规范“村规民约”制定。坚持党组织领导,汇聚乡贤、村民智慧,共同制定符合时代要求、具有约束力的村规民约,使基层自治有章可循,涵养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筑牢执政根基,彰显“唱出来”的认同。镇党委将群众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公开透明促公平公正,以实际成效聚民心民意。创新“三务公开唱账”。 邀请各方代表,用本土方言现场解读村级党务、村务、财务,让不识字的村民也能听懂参与,实现监督无死角,算清了“经济账”,更赢得了“民心账”。强化“办理情况回访”。定期对问题办结情况跟踪回访,确保件件落实。针对监督中发现的部分便民服务流程繁琐、群众办事不便等问题,举一反三,优化简化办事流程。实行“群众监督评价”。 事项办结后,由群众对干部态度和成效进行评价,“唱”出满意度,形成了对干部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最终凝聚起“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广泛共识和强大合力。
文图:卢悦
编辑:李艳琼
责编:符开红
监制:耿成榕
总监制:周开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