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劲十足!宣威市热水镇以规模化养殖绘就产业强镇新图景
发布人员:张黎立
发布时间:2025-09-30 10:26:38
来源: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13915

  近年来,宣威市热水镇锚定乡村振兴目标,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特色模式,既为闲置劳动力开辟增收新路径,更推动镇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绘就出产业兴、百姓富的生动画卷。

  在宣威市尚营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肉牛养殖场,58岁的邹连红每天忙着打扫牛舍、给肉牛添料,动作娴熟又认真。曾经,他因家中土地流转、年龄偏大而闲赋在家,一度找不到合适的营生。自养殖场建成运营后,他在这里找到了稳定工作,生活有了新奔头。“我家里的土地是流转给别人发展产业了,我年纪也大了,58岁,在家也做不了什么。从他们这里建起这个养殖场来,我就跟着他们打打工,一天打扫下卫生、放水,把牛喂饱。”邹连红笑着说,养殖场不仅供吃供住,每月还能拿到3500元工资,“我感觉我还是胜任得了,也挺合适的。”


  像邹连红这样因肉牛产业受益的村民,在热水镇不在少数。作为镇域重点培育的农业产业,该肉牛养殖基地自2023年建成以来,已稳步运营近三年,现存栏肉牛200多头,涵盖新生犊牛、育肥牛及繁殖母牛,初步形成从繁育到养殖的产业体系。为降低农户养殖风险与成本,基地为农户搭建起“养殖有保障、销售不用愁”的产业闭环——农户可从养殖场以底价购入肉牛,待养殖至符合收购标准后,再由养殖场统一回收。

   “我们的发展模式是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来发展,可以带动周边的农户进行养殖,主要以代养为主。”宣威市尚营种植专业合作社肉牛养殖产业负责人陈钢介绍,代养模式为农户提供两种选择:一是养育肥牛,犊牛断奶后由农户领回家育肥,待体重达到700公斤左右的屠宰标准,基地再集中回收屠宰;二是养繁殖母牛,基地将处于保育阶段、已配种的繁殖母牛发放给农户,养殖14个月左右新生犊牛断奶后,基地回收犊牛,“每头牛能保证农户2000元至3000元的利润,我们每年中转1000头、2000头,就能为农户带来300万元左右的收益。”


  为让产业红利覆盖更多环节,养殖场在运营中坚持“本土化”发展思路。养殖所需的青贮玉米、干草、玉米籽等草料饲料,全部从当地农户手中采购,既降低了自身养殖成本,又为农户的农作物开辟了销售新渠道;同时,基地设置喂牛、饲养管理、草料生产等岗位,优先吸纳周边闲置劳动力,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目前已带动参与农户户均增收3.5万元。

  不仅如此,基地还围绕“高端化”打造产业竞争力,养殖的安格斯肉牛因富含雪花牛肉,深受市场青睐。通过自有屠宰场完成屠宰、分拣、精加工后,牛肉产品被打包发往广东、上海等一线城市,形成“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闭环,进一步提升了热水镇肉牛产业的品牌影响力与市场附加值。


  如今,热水镇的肉牛产业已从单一养殖,逐渐成长为带动民生改善、推动农业转型的支柱产业,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



记者 张黎立 王菲 通讯员 陆琳 陈秋粉


主办: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宣威市振兴中路393号 运维电话:0871-6574025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42004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3120210073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IE9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 本站已支持IPv6/IPv4访问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云南天光浩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