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立乡簸火村,曾因党组织战斗力不足、产业发展滞后、民生短板突出被列为山区软弱涣散党组织。3月份以来,通过以“党建引领、问题导向、群众路线”为核心的系统化整顿,成功实现从“软弱涣散”到“凝心聚力”的蜕变。
四级联动聚合力,破解治理碎片化。针对责任落实分散问题,构建“市级统筹、乡级主抓、部门协同、村级落实”责任链条。宣威市委组织部定向派驻工作组,专题调研破解产业瓶颈;副乡长挂包驻村,以“周调度、月研判”推进道路硬化、环境整治等民生工程,市政协同步结对输入技术资源;村级组建“带头人+后备军”队伍,实行任务清单化管理,彻底打破基层治理“单打独斗”局面。
强基固本筑堡垒,提升组织战斗力。以“选优、育强、严管”重塑基层组织内核:撤换不胜任书记、选拔年轻骨干配强“领头雁”;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制度,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廉政教育等活动8场次,规范组织生活;推行“一线工作法”“问题台账销号”及村务公开“三色预警”,强化民主监督,推动干部作风转变,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5%以上。
民生产业双驱动,夯实振兴硬支撑。民生改善上,投资450万元实施4.56公里“组组通”道路硬化、改造2处涉水路段,惠及828户村民;创新“党建+人居环境”模式,通过“门前三包+积分评比”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上,打破传统种植模式,引入100亩豌豆规模化种植,以“支部+合作社+农户”机制带动脱贫户户均增收3500元;依托尼珠河景区规划生态旅游,探索农旅融合新路径,实现强村富民双赢。
为防止问题反弹,簸火村建立了“动态监测+成果转化”机制:一是通过验收、定期“回头看”、群众满意度测评跟踪整改成效;二是将整顿成果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把党员承诺践诺纳入常态化管理;三是实施“人才蓄水池”工程,重点培养返乡青年、致富能手入党,储备8名年轻后备干部,为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动力。
如今的簸火村,党群服务中心飘扬的党旗更鲜艳了,田间地头的产业更兴旺了,村民的笑脸更灿烂了。这场“后进”变“先进”的蜕变,正是普立乡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文图:包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