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海拔适宜、气候温润且水资源丰富的先天优势,宣威市海岱镇成为水生作物种植的理想之地。眼下,当地500亩茭瓜全面成熟,这一特色产业不仅提升土地产出效益,更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就业,成为乡村发展的“增收引擎”。
在海岱镇磨戛村的茭瓜种植基地,连片茭瓜田绿意盎然,田间工人穿梭忙碌,采收、分拣动作娴熟,一派丰收景象。早在去年,基地便通过25亩试种,充分验证了海岱镇发展茭瓜产业的独特优势;今年种植规模扩大至500亩后,茭瓜长势喜人,为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海岱种茭瓜特别有优势,一点是海拔1750米左右,气候好且水资源丰富;另一点是去年高标准农田改造后,土地更平整、道路也修好了,我们种植时能用上机耕,效率高多了。”宣威市溪畔小寨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余俊介绍。
好环境种出好产品,海岱镇的茭瓜不仅品相佳,产量和产值也十分可观。余俊透露,基地茭瓜亩产约2吨,按当前市场价值计算,亩产值超万元;为保障“好瓜卖好价”,基地还打通了多元销售渠道:“一方面,茭瓜品质好,这几天上市后,常有客户到分拣中心看货,基本上车就能结账;另一方面,更高品质的茭瓜会发往浙江、上海,通过当地专门的茭瓜交易市场代卖,销路稳定。”
茭瓜丰收的同时,也为周边村民带来就业红利。采收期基地需六七十名工人,磨戛村委会的村民纷纷前来务工;且采收季与农忙时节错开,村民既能务工挣钱,又能兼顾自家农活与家庭。“大家在这打工,能照顾孩子、养牛,还能赚些钱帮补家用。”余俊说,基地用药用无人机、搬运也用无人机吊装,还有开沟机等小型机械,村民在务工中能学到新农业技术,这些技术或许还能用到自家耕种上。
据了解,此次茭瓜采收期从9月持续至12月,长达3个月。未来,基地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持续将海岱镇的水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茭瓜产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记者 张黎立 卢婷 通讯员 包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