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西宁街道洽坡村坚持做好“土特产”文章,鼓励群众发展旱烟等特色种植业,让群众腰包“鼓”起来、笑容露出来。
一大早,看着天气逐渐晴起来,西宁街道洽坡村旱烟种植大户王定苍就在屋后的烟地里忙活起来,将大棚里捂好的一捆捆烟晾晒起来。
旱烟作为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强且效益显著的传统经济作物,在洽坡村的种植历史悠久,多年的种植经验使得村民们熟练掌握了种植技术,能够根据土壤、气候条件进行科学种植和管理,保证了一定的产量和质量。王定苍从小就跟着父亲学种旱烟,规模化种植旱烟已有好几年,种植旱烟经验丰富,旱烟收入更是成了家里的重要收入。
西宁街道洽坡村旱烟种植大户王定苍:我栽旱烟是从2019年开始,种10亩左右,第三年扩大面积种到20亩,去年、今年达到60亩左右。在种旱烟这个过程中也没有过分的难度,只要自己学就会。每亩产值4000元左右,总产量13吨左右。平时3到5个人务工,移栽时有20人左右。苗栽下去就是自己管理,除草、施肥、打药,就减轻经济上的支出,多挣点好给人家地租,每亩地400元。
近几年,西宁街道洽坡村规模化种植旱烟的农户日益增多,不仅带动部分村民增收致富,还提供了就业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
西宁街道洽坡村村民张桃英:我们一年从育苗做起,一年有2万多元,在这里打工,家里也能管,也可以照管老人、照管小孩,各方面都方便。
以前洽坡村的旱烟种植一直是零散种植,村民种植旱烟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近年来,西宁街道洽坡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依托村民成熟的种植技术,大力发展旱烟产业;同时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旱烟的产量和质量;积极帮助村民拓宽销售渠道,以此提高旱烟的种植效益。这几年,随着旱烟市场不断扩大,加之其生长周期短、移栽过程简便,只需经过收割、扎烟、晾晒和捂压几个步骤就可以出成品,洽坡村种植旱烟的村民逐年增加,今年旱烟种植达到350亩,亩产值4000元。旱烟产业成为洽坡村村民持续增收的经济来源,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西宁街道洽坡村委会党总支书记王定高:近年来,我们村以党总支+合作社+农户+种植大户的种植发展模式,规模化种植旱烟350余亩,其中,新型经营主体种植150余亩,大户种植120余亩。带动散户20余户种植80余亩,户均增收20000余元,劳务用工90余人,人均增收15000余元。
文图:徐章喜 秦玲玉
编辑:浦亚青
责编:符开红
监制:耿成榕
总监制:周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