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威市第九中学着力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常态化机制,以进校园、班级、课堂的“三进”为抓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校园、课堂、德育活动中,引导全校师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民族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促进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以“进校园”为主体,环境氛围浓。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和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计划并作为重点工作来推动落实,形成了党组织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全体老师共同抓的良好格局。自活动开展以来,充分利用学校位于宣威市文化艺术中心对面的区位优势,组织开展以“感知宣威历史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的参观博物馆主题活动。组织观看大型花灯剧《石榴花红》,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在党的领导下,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篇章。
以“进班级”为重点,活动形式多。明确要求每月不少于开展一次以“石榴花开心向党 ,籽籽同心一家亲”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班会。此外,利用每月一次班会、一次团会,每周一次升旗仪式时间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
以“进课堂”为核心,学习成效好。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中,学校教研室、教务处加大思政课建设力度,构建“大思政课”理念,深挖各科课程思政元素;组织了全校18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集体备课、公开课;对所有教师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集中“充电”;推进其它各门课程,特别是语文、历史等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切实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课堂教育教学中,收获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入行的良好成效。
通讯员:陈俊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