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的宣威,田畴间孕育着饱满的希望。在宣威市发展投资集团的现代化产业示范基地里,当季黄瓜进入采收旺季。一串串脆嫩的黄瓜不仅绘就了丰收图景,更书写着高原特色农业的提质增效答卷。
在落水镇种植基地,科技赋能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的黄瓜亩产连续三年稳步提升,本季总产量预计突破2000吨,这份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标准化种植的“组合拳”:精选适配高原气候的优良品种,用生物防治替代传统农药,温室大棚抵御着昼夜温差,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让每株作物按需“吃喝”,精准调控的温湿度让蔬菜始终处在最佳生长环境。
宣威优润农业负责人孔德权:黄瓜选的是“优润99”品种,它的优点是口感很好,同时耐储运还挂果密;栽种用高垄覆膜,既保水又透气。管护上全程绿色防控,黄板粘虫、天敌治虫,适度使用化学农药。大棚里的传感器比咱老农的“经验”还准,温度高了自动放风,湿度低了水肥机立马补水,作物长得舒坦,品质自然好。
基地通过土地流转让农户获得稳定收益,更带动周边20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从播种到采收,一年四季有活干、有钱赚。
基地务工农户王友凤:我家三亩地流转给基地,一年租金就有3000块左右。现在在这儿摘菜,一天能挣100到150块,手脚麻利的时候能多挣点,一年下来光务工就能挣3万多元。不用出门打工,还能照顾家里,我觉得还是可以的。
收购商与商户交易场景带着高原清冽气息的鲜菜,正通过冷链物流“鲜”行千里。凭借过硬品质,宣威蔬菜在北上广和重庆市场站稳了脚跟,成了餐桌上的“香饽饽”。
收购商曾宪坤:我基本都是每天拉两车,特殊的要拉走4到5车。这里的黄瓜脆,关键是没农药残留,检测报告次次达标。我们都是发到重庆、广东等地的超市,晚上发出第二天早上就能到达目的地。下午就卖得差不多,回头客特别多。客户都说这高原菜吃着放心,价格比普通菜高两成也愿意买。
目前宣威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像这样的标准化基地有8个,分布在落水、板桥、来宾、热水等地,常年带动3000多农户就近务工,人均年务工收入超过3万元。这一季黄瓜总产值预计能达到800多万元。
宣威市宣投产业合作发展有限公司综合办负责人陈升俊:下一步,我们计划再建3个基地,引进樱桃番茄、彩椒等高端品种,配套建设深加工车间。同时打通“电商+冷链”通道,让更多宣威蔬菜搭上互联网快车。目标是三年内带动2000户农户增收,把基地打造成滇东北智慧农业的标杆。
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发展,宣威市发投集团用科技与实干铺就了现代农业之路。在乡村振兴的蓝图上,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孕育新的希望,每一份丰收都在托举着乡亲们的幸福生活。
文图:薛开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