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初心如磐砥砺奋进。在建党104周年的光辉时刻,宣威市四名党员代表以实干为笔、以奉献为墨,在乡村振兴、特教事业、组工战线和基层一线书写着共产党员的赤诚篇章。他们虽岗位不同,但信仰如一;虽职责各异,但初心同向。让我们聆听他们的奋斗心声,感受新时代共产党员“脚下有泥、心中有光”的磅礴力量!
宣威市委组织部驻阿都乡大佐村工作队员王兴富:我叫王兴富,今年57岁,是宣威市委组织部驻阿都乡大佐村工作队员。工作35年,入党也29年了。对于驻村,我并不陌生,因为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刚参加工作不久,我也就被抽调参加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在双河乡杨村驻村。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深切体会到老百姓对党员干部的信任,更加坚定了入党的决心。
2023年5月,单位安排我到挂钩的阿都乡大佐村驻村,我愉快地接受了任务,为自己能够亲身参与乡村振兴这一伟大工程而自豪。
驻村两年,我们积极协调,争取有关部门项目、资金支持,在小七队、岩头上自然村实施了人居环境改善项目,联系爱心企业为张家沟自然村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帮助群众解决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渐渐地,我们也成了大佐村的一员,参与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他们做上亲朋好友,相知相交。
不忘来时路,走好脚下路,奋斗是幸福的底色。现在,我们的土地生生不息,乡村更加美丽,老百姓的钱包越来越鼓、微笑越来越甜,未来会更好,这就是稳稳的幸福。
宣威市特殊教育学校崔锦丽:我叫崔锦丽,是宣威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一名老师。这是我工作的第14年,入党第12年。我当过康复师,用手语给听障学生传递知识,自学手工培养残疾学生的兴趣爱好。刚入党时,我就告诉自己要尽力让我的学生享受高质量的教育服务。还记得教低年级学生写字,从认识文具、触觉感知、握笔涂鸦到写进固定格子,每一步都很用心,但孩子仍写不出端正工整的笔画,我也曾焦虑和失落。可看到孩子们获得表扬露出纯真笑容的那一刻,我明白了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成绩,更在于点亮他们心中的希望。我怀着爱和尊重,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创新教学方法,和家长共同见证孩子们生命的蜕变。当孤独症孩子主动拉起我的手,脑瘫孩子拿起勺子,听障学生清晰喊出老师,家长含泪说“看到希望”,这些都是我入党初心最生动的回响,也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用专业与奉献守护好每一个特殊孩子,让他们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宣威市委组织部宋东贤:我叫宋东贤,是宣威市委组织部的一名青年干部。我是在2021年建党100周年之际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的。现在我仍然记得小学一年级小小的自己在国旗下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的场景,恢弘的国歌,鲜艳的国旗,在全校师生的瞩目下,那条被革命先烈鲜血染红的红领巾被系在我脖子上的一刹那,共产主义接班人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在血液里沸腾,心中自此种下一颗红色的种子。从小学的少先队员、初中的共青团员到大学的共产党员,对我来说每个阶段都是自然且必然完成的,这是刻在骨子里的信仰和执着。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在干部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以“甘为人梯托青云”的信念要求自己,也深刻体会到组织部“甘为人梯”的精神真谛。我们既要当好“伯乐”,以“火眼金睛”发现优秀干部;又要当好“园丁”,以“工匠精神”培养年轻干部;更要当好“人梯”,以“无私胸怀”推荐优秀人才。看到一批批干部在党和组织的培养下茁壮成长,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岗位上绽放光彩,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
宣威市来宾街道彭方楠:我叫彭方楠,是一名在基层奋斗的青年干部,也是刚刚转正的新党员。四年前刚参加工作,对于很多问题找不到答案,看到身边的党员同志们在进村入户中越问越明白,在田间地头越走越坚定,我突然意识到那些兢兢业业、时刻把老百姓放在心中的党员干部就是我的指引,他们在用行动告诉我答案。
89年前,红军长征经过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来宾虎头村,“传承与创新”启发着我接过红色历史的接力棒,推进乡村振兴。我们积极探索,整合红色文化、农业产业与乡村旅居资源,打造出集红色研学、非遗体验、传统手作、田园旅居、特色餐饮为一体的红色旅居村,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促进农文旅融合,奏响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也让我们的青春在乡土绽放光芒,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崔锦丽:今天,是党的生日,我在教育一线祝党生日快乐。
宋东贤:今天,是党的生日,我在组工一线祝党生日快乐。
彭方楠:今天,是党的生日,我在基层一线祝党生日快乐。
王兴富与乡村党员干部:今天,是党的生日,我们在乡村振兴一线,祝党生日快乐。衷心祝愿我们伟大的党更加辉煌、人民幸福安康。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让我们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以奋斗之姿致敬伟大时代!祝愿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引领中华巨轮驶向更加壮阔的星辰大海!
文图:杨金香 丁剑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