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以及对高品质水果的追求,蓝莓种植已然成为农业领域的新宠。在宣威,广阔的“蓝莓版图”不断向各地延伸,面积扩大的同时蓝莓产业正向着智慧化、精品化的方向加速迈进,让小小的蓝莓既在消费者口中绽放出酸甜,也让种植户尝到“甜头”。
在东山镇恰德村的智慧蓝莓基地里,数万盆蓝莓苗整齐排列、郁郁葱葱,得益于基地里的数智化设备,五月份栽种下去的种苗长势均匀,正“吃饱了”营养努力生长。
宣威秋庚农业有限公司管理员杨家宇:我们基地是今年开始建设的,面积是120亩,实种面积是90多亩,总共137个大棚种了91000株蓝莓。因为这里的气候很适合我们高山蓝莓的种植,引进智慧大棚可以更好地控制适宜蓝莓生长的温度。
在以往,农户栽种蓝莓都是采用露天栽培模式,管理粗放、市场竞争力弱,为了摆脱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先天劣势,基地利用智慧大棚为蓝莓生长打造“星级酒店”般的舒适环境,通过无土栽培技术及水肥一体化等智能设备,实现了对蓝莓的智慧化管理和精细化操作,不仅降低了管理成本,还确保了蓝莓的品质和产量。
宣威秋庚农业有限公司管理员杨家宇:我们水肥一体化的控制大屏设置在仓库里面,通过控制屏可以设置需要的pH值和EC值,再通过设置每次灌溉的时间,然后就通过仓库的主管道流到棚里面封闭式的电子阀。电子阀是自动控制的,水肥就通过这个管出来,然后通过机头到达盆里面的基质土里。这个效果相对于人工施肥更均匀,肥料吸收得更好,防止肥料浪费。
据介绍,?蓝莓采收季节主要集中在5月至8月?,基地打算将蓝莓的采收期控制到明年9月份,避开上市高峰期,提升蓝莓价值,届时,成熟的蓝莓可持续采摘至次年的1月份。目前,东山镇共种植蓝莓300余亩,覆盖恰德、三乐、海那等村,预计年总产量达60多万公斤,总产值达5000万元。当科技创新与农业深度融合,乡村振兴便拥有了无限可能。未来,宣威市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以数字化赋能、智能化管理为抓手,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为乡村全面振兴、农业转型升级打开新“蓝”图。
文图: 王菲 卢婷 肖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