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披新绿 村民插秧忙!”是眼下文兴乡的一道风景线,文兴乡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今年,文兴乡从实际出发,以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助推群众增收为出发点,又引进新品种水稻进行连片试种,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
在文兴乡着期村的60亩水稻连片种植区,村民们赤脚踩入泥田,弯腰弓背,双手在水田中上下翻飞,将嫩绿的秧苗快速插入田中,动作娴熟流畅,一会儿,一排排、一列列整齐的秧苗就在泥土中随风摆动,青山环绕的坝子间,一幅生机盎然的农耕画卷徐徐铺展。
文兴乡农技工作负责人 刘兴瑞:我们今年通过多方了解引进了两种水稻,主要是软香米和胚芽米,在辖区内选取优良良田60亩连片种植作为试点,这60亩田海拔在1700米左右,气温比较高,水源充足,比较适合这两个品种种植。
这里的试点水稻种植除了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外,也得益于农技人员的技术支持,为保障水稻种植工作顺利推进,从选种、育苗到插秧环节都有相应技术人员全程指导,切实提高水稻种植科学化水平。
据介绍,这些水稻种子是由当地政府免费发放,种出来的水稻村民们可以自留,也可以按当地收购政策进行销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群众增收。这些水稻将于9月份进入成熟收割期,预计亩产值在3500元左右,亩产量在1200市斤左右。
着期村党总支书记 赵德论:我们这片水稻总体面积是300多亩,今年结合产业链(发展),我们用了60亩来试种,种的品种就是胚芽米和软香米,为了带动农户收入,(成熟采收的时候)我们都是比市场价高于5角回收,回收了以后,着期村我们注册了一个商标,就叫“着期一秋”,我们的稻米回收起来又做糍粑,包装上市。我们以后成为产业链,“着期一秋”这个商标注册下来,糍粑、大米...什么都一条龙加工了,经过这些本地平台,或者抖音媒体我们就把它卖出去。
文兴村一组村民 赵大盒:我家种了两亩水稻,政府免费发了种子给我们,在秧苗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随时来给我们技术指导,收成的时候他们比市场价格高了5角给我们农户收购,我们农户可以获得有可观的利益。
据了解,今年文兴乡发展水稻“传统种植+试点种植”共800亩,涉及文兴村、火木村、安乐村等,后续,当地会持续关注试点水稻的生长及收获情况,试种成功后,将优良水稻品种和种植经验推广至其余村委会,继续为群众增收“引路搭桥”。
记者 卢婷 王菲 通讯员 赵雪梅 张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