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擦亮生态底色 展岸绿映清波 绘就“绿美河湖”新画卷
发布人员:耿媛香
发布时间:2023-10-12 16:23:01
来源: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267664

2023年是绿美河湖建设三年行动的关键之年,宣威市总结经验,持续改进,突出特色、突出重点,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因地制宜加快推进绿美河湖建设,用生态底色绘就宣威市“绿美河湖”新画卷。


 

河长制为抓手 做好“清河”文章


坚持以“河长制”为抓手,压紧压实镇村河长责任,聚焦辖区河道“四乱”突出问题,强力攻坚、重拳出击,全面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对河湖管理范围内垃圾乱堆乱放、违法私搭乱建、违法种植养殖等问题依法依规进行处置,坚决做到“零容忍”。累计清理包括城西河在内河道62条、214.2公里,清理河道污染物207吨,整治非法种植面积2256平方米,开展联合执法24次,河道两岸生态恢复8243平方米。


 

凸显宣威特色 做好“绿河”文章


新栽种的植物能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养护成本低,植物长势良好,坚持绿化美化种植四项指导原则。本土性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兼顾多样性的需要,种植能够适应本地生长条件的外来植物。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原则:尽可能多地运用植物种类,达到生态多性要求。季相性原则:根据植物生长习性、特点,形成四季有景且特色分明的植物季相变化。经济性原则:优选当地及周边区域储备苗木和低成本维护的苗木。


 

依托市政工程 做好“美河”文章


城西河绿化美化工作主要依托总投资30.24亿元的宣威市西河片区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投资为2.97亿元的西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包括河道清淤、人工湿地、生态护岸、生态廊道、亲水平台等项目,规划治理河道总长5.27公里,景观总面积191亩。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城区污水收集处置系统,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修复城区河道水生态,有效提升城市品质颜值,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生态治理目标。


 

建立长效机制 做好“护河”文章


建立长效管护监督机制,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有实有效”转向“有力有为有能”。城西河设立宣威市级河长 1名,乡(镇)级河长 4 名,村级河长8名。各级河长管护责任,充分发挥各级河长、政府和责任部门的作用,加强河湖水域日常保护管理与监督检查,加强长效制度建设,切实抓好长效管理,真正做到了“常态化巡河”成“习惯”。并积极通过电视、网络媒体、监督电话、宣传牌等多种渠道开展河长制宣传工作,营造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共同关心、支持、参与监督河库保护管理的良好氛围。从河长制到“河长治”,宣威正形成浓厚的社会共治共享水生态氛围。


 

打造文化走廊 做好“用河”文章


西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按照“一带三区多点”的设计理念,以西河为核心打造活力滨水景观带,沿西河由南向北依次打造都市生态住宅区、文化风景区、滨水综合商业区三个景观功能区,结合各区实际,打造城市活力生活会客厅、市民文化广场、滨水生态植物园、文化风情街、亲子互动公园等功能丰富的主题景观节点,构建一个展现宣威独特生活记忆的西河文化走廊。


通讯员:张煊

主办: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宣威市振兴中路393号 运维电话:0871-6574025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42004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3120210073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IE9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 本站已支持IPv6/IPv4访问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云南天光浩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