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五良两化”赋能春耕生产 科技引领旱粮单产新突破
发布人员:杨燕
发布时间:2025-04-01 10:43:30
来源: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153397

在今年的春耕生产中,宣威市以科技兴农为主线,聚焦旱粮增产增效目标,创新打造高标准旱粮生产样板示范区,通过集成“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要素,配套“水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两化支撑,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位于板桥街道木乃片区的万亩粮食单产提升示范基地,是全市粮食产能提升的重要示范窗口。近期几场有效降雨过后,这里迅速掀起了春耕生产热潮。旋耕机、覆膜机、播种机轮番上阵,打地起垄、覆膜播种,膜下滴灌带铺设也在同步进行。今年该基地推广示范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水肥一体化密植栽培、烟地套豆等产能提升项目,通过技术集成,节本增效,提升粮食单产,提高土地产出。

板桥街道农业科技推广组组长高朝双:一亩地我们推广的是玉米4000株左右,大豆是在5000株左右,玉米不会减产,大豆的干豆就在100公斤左右,也就是在1000多块钱,每亩增产1000多元。没有搞水肥一体化一亩地要3到4方水才能泼透,我们现在推广以后只要1到2方水就可以了,就可以保证全苗。

据悉,宣威集中力量整区域一次规划,分5年在这一片区建成4万亩高标准农田,推进挖石清障、削埂填沟的“小田并大田”工作,开展零电费“农业光伏提水”灌溉工程,使零散地块蜕变为“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矩阵。目前,该基地“农业光伏提水”灌溉工程已近尾声,即将投入到今年的春耕生产中。

板桥街道木乃村党总支书记王德平:我们这个深井以前是用电抽,一天的出水量是600多方,但是要用的电费1方就接近1块钱,就要600多块钱。现在建起这个光伏来,每天就给我们省了600块,它灌溉的面积就是在5000多亩,此外,我们上面有1000方的水池,我们又把水提上去,一是解决了我们一年的农业灌溉,二是解决了周边部分村民的生活用水问题。

当前,围绕全年粮播面积260万亩、产粮8.4亿公斤的目标,宣威正全力推进春耕生产各项工作,实施10万亩以玉米为主的粮油单产提升、6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烟地套豆等大豆扩面提产以及5万亩粮菜、粮烟等粮经协同发展三大行动。通过大面积推广单产提升技术集成,预计可带动全市粮油平均单产提升3—5公斤。而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以及水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两化”的应用,示范区玉米单产将从600公斤向800公斤跃进,带动农户亩均增收200元以上,相当于在原有土地上“再造”万亩良田。

宣威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股股长敖景:今年宣威市紧扣260万亩的粮食生产目标,大力发展玉米水肥一体化种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和烟地套豆等增量模式,持续推进以“小田并大田”和“农业光伏提水”灌溉为主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推广宣晟4号、云山单98、川单99、大天2416等高产高抗型品种,发展以水肥一体化为主的抗旱覆膜集雨栽培,使用集起垄覆膜播种施肥一体的农业机械,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粮食单产水平,保障全年粮食生产目标顺利完成。”

春耕生产期间,宣威市农业农村局所属农技、农机、植保、土肥等方面技术人员将全部下沉一线,为农业生产提供全面服务指导,同时将加大农资市场执法监管力度,确保农资供应充足、农资市场规范有序,力争在4月底5月初完成大春生产任务,夺取今年农业再丰收。



文图:杨金香  赵雄飞  耿家帅

主办: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宣威市振兴中路393号 运维电话:0871-6574025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42004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3120210073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IE9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 本站已支持IPv6/IPv4访问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云南天光浩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