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威宝山镇深挖特色产业潜力,让古老的黄豆腐工艺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黄豆腐产业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
说起宣威宝山的黄豆腐,那可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早在明嘉靖年间,随着中原文化的传入,黄豆腐制作工艺就扎根于此,至今已有500多年。在漫长岁月里,宝山人民不断改良创新,让这门手艺愈发精湛,经久不衰。独特的自然环境,为黄豆腐的制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大早,50岁的何美琼就在自己的黄豆腐制作工坊里忙活开了。煮豆腐、晾晒,动作娴熟。何美琼和丈夫原本经营着一家石厂,为方便照顾孩子,2005年转行做起了黄豆腐,这一干就是20年。
宝山镇宝山村村民何美琼:我从2005年就开始做了,也没别的事可做,为了在家管娃娃,坚持20年了。一天做100斤豆,做得出700至800块豆腐,收入还可以,比在外面打工方便些。
在宝山集镇,范文翠和陈守黄夫妇经营的黄豆腐作坊同样热闹。他们是昆明两家土特产店的定期供应商,每天都是按订单来生产。每年快过年时,是他们最忙的时候。
宝山镇宝山村村民范文翠:我家做了16年了,一直保证质量和数量,让顾客满意。一天能做120到130斤,产量还可以,在农村能维持生活。销路也不错,和两家店合作,人家上门取货,物流车直接拉走,不用我们送货,一年收入有7、8万元。
如今,宝山镇积极搭建电商销售平台,借助宣威火腿美食文化节、昆交会等活动,大力推广黄豆腐。目前,全镇已有120家黄豆腐制作工坊,300多人从事相关工作,年产量4300多吨,年产值达3500万元。
宝山镇宣传委员李芳:接下来,我们会抓好传统工艺传承,组织黄豆腐参加展销活动,结合网络销售、直播带货拓展渠道,打响品牌。同时延伸产业链,扩大卤腐生产,开发即食豆腐干、豆腐丝等深加工产品,提升附加值,带动更多群众增收。
文图:薛开雷 秦玲玉 周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