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宣威积极谋划包装项目,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31.06万亩,实行新建和改建并举,推进项目+主体+园区的多元投入产业发展模式,打造集规模化、宜机化、水利化为一体的高标准农田新典型,惠及全市40%群众。
在热水镇响宗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今年上了一套新“家伙”——光伏抽水泵站,就是利用光伏发电将处于低水位的水抽到高水位的水池里,方便群众就近就便灌溉农田。这也是今年宣威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上的一大创新举措。据悉,在传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水和电采用传统的农业用电进行输送,使用成本高,效益不理想。农业部门深入一线调研后,学习借鉴全国各地先进做法,特别是云南省已有的经验案例,经过实地踏查,热水镇响宗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在低水位的地方既有闲置的水资源又有充足的光照条件,就选择进行试点建设光伏抽水泵站。
宣威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股副股长付程:帮助老百姓和新型经营主体就放到了低水位的龙潭边,后面通过光伏抽水的系统又抽到了高水位的一个水池里,这样的话我们的光伏能源、智能终端、低水位的一个进水系统,再结合我们一个建在高处的水池,四个点就连成了一个光伏抽水的灌溉的一个蓄能、中转、存储、灌溉的一个系统。
作为今年第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光伏抽水泵站一经建成,便在春耕抗旱中“一展拳脚”,节本增效明显,给群众抗旱保苗等带来了极大便利。
热水镇响宗村村民刘进:以前没建水池的时候我们这里是我们就靠拉,要么赶着牛车拉要么就是骑着三轮车,然后自己还要驮着水泵、汽油机去湖里面去抽。但是像今年这种情况水少了,有时候找抽的地方都找不着,从高标准农田水利设施、道路这些完善水池建了,泵站建了,现在水都引到我们地边来,我们只要开着车管子接到水池上,就放到了车里,然后就拉到地里灌溉,现在方便多了。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今年,宣威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31.06万亩,资金4.8亿元,建设计划和资金额度占曲靖市52%、全省的1/12。整个项目建设区域覆盖了22个乡镇,48个村。
宣威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股股长邹连俄:是宣威史上建设计划最多的一年,也是覆盖率最高的一年。计划分三批建设,第一批11.37万亩,2月份启动,5月份全面建成并投入了抗旱保春耕行动。第二批19.7万亩现在已经规划设计完毕,正在招投标,预计在11月份启动,12月份建成。
在落水镇的福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由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自筹资金增加投入引进智能化喷滴灌系统,通过一部手机操作系统即可轻松实现浇水、施肥、打药……省时省力,基地效益显著提升。
宣威市福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陶春艳:高标准农田为我们企业修通了路接通了水,节省了我们建设基地的成本,效益增加了,我们企业获得发展的同时,高标准农田引领我们成为了宣威现代农业的示范点,产品价值和品牌影响力大大提升。
按“一带两点”布局,宣威市今年第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宣曲高速公路两旁的落水、板桥、热水沿线,一次性推进了10万亩的示范带,在龙潭、海岱这两个水稻主产区域建设了两个水稻示范带。建设中,创新实行项目+主体+园区的模式,亩均投资达到了3000元,也就是项目投入一部分,入住项目区的主体投入一部分,产业资金又配置了一部分,让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内容更加丰富,建设的档次也得到提高,已经形成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示范区。
宣威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股股长邹连俄:今年这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使我们的道路通达率能够得到明显提高,旱能浇涝能排的抗灾能力也能够得到明显提升。高效节水率能够增加10万亩左右,能让全市40%左右的群众享受到高标准农田的成果。
记者:杨金香 徐章喜 通讯员: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