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至2月2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4家媒体到宣威深度采访报道普立乡尼珠河村的孩子们乘着电梯、缆车这一“空中校车”上学一事。
千百年来,尼珠河大峡谷以其巍峨险峻之势横矗立在宣威市普立乡官寨村与尼珠河村之间,成为两地居民往来的天然屏障。当地流传着一句老话:“讲话听得见,走路走半天”,生动描绘了尼珠河村交通的艰难。然而,随着高达268米的世界最高户外观光电梯和高差近200米的高空索道缆车的正式建成开放,这一历史难题被彻底改写。2月19日至2月2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4家媒体齐聚宣威,深入普立乡尼珠河村,对“空中校车”一事进行了深度采访报道。
“空中校车”项目通过电梯和缆车相结合的方式,将尼珠河村通往官寨村的通行时间从过去的数小时缩短至几分钟。这一创新举措不仅解决了当地孩子们上学的交通难题,也为村民的日常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如今,孩子们可以轻松乘坐电梯和缆车,跨越峡谷,安全、快捷地抵达学校,再也不用为翻山越岭而发愁。
在采访过程中,几家媒体聚焦“空中校车”对当地教育发展的深远影响,记录了孩子们乘坐“空中校车”时的喜悦与希望,关注了项目的运行机制,展现了“空中校车”如何为偏远山区带来变革;并从更宏观的角度,分析了“空中校车”以及整个尼珠河大峡谷景区在促进教育资源改善、推动乡村振兴方面的示范意义。
包括“空中校车”在内的尼珠河大峡谷景区项目的成功实施,是宣威市在乡村振兴和教育资源改善的一次重要探索,随着宣威市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推进,尼珠河村的水、电、路、网、产业发展、就业等都发生了巨大改变,这一改变也是时代发展中万千乡村幸福蝶变的“缩影”。随着媒体的广泛报道,这一项目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推动更多地方关注教育和乡村发展。
尼珠河大峡谷的险峻依旧,但“空中校车”的贯通让天堑变通途。这条“云端之路”不仅连接了孩子的上学路,也连接了孩子们的梦想与未来,见证着这片土地从闭塞走向开放、从贫困走向振兴的崭新篇章。
文图:杜星 张立新 陆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