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杨柳:文旅底蕴赋能 带动乡村发展“出圈”
发布人员:杨燕
发布时间:2025-02-21 09:23:41
来源: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298291

推动乡村农文旅融合是高质量孵化乡村特色产业、富民产业的重要基础,是持续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的重要路径。宣威杨柳镇立足自身特色,坚持“以农活旅、以旅彰文”发展理念,构建“农为基、文为魂、旅为体”农文旅融合发展格局,带动乡村发展“出圈”。

“杨柳是个好地方,历史名胜美名扬。桃溪泛锦葆圆洞,秦道明关古战场。”山歌中所唱的就是杨柳镇。这里依托地理、交通、区位和气候优势,创造了别具特色、带有明显地域风格的饮食文化,养育和滋润了一代代杨柳人民,杨柳豆面汤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杨柳镇结合文旅产业发展,将豆面汤作为杨柳特色美食大力推广,赢得好评。作为豆面汤传统制作人,陆大沛这两年更忙碌了。

杨柳豆面汤传承人陆大沛:自从杨柳开发旅游以后,生意比原来明显的好多了,很多外地的游客来,都要带两把豆面条回去。


与此同时,结合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资源优势,杨柳借助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富有历史美景的传统古村落荷花村推进农文旅融合示范点建设,以打造“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的旅游点位为重点,将文化互动游与乡村生态观光游统筹结合、系统推进。做好重点区域、重要节点的乡村驿站、农家体验点、农村客栈布局建设,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杨柳荷花村渡口烧烤营地负责人孙莹:我本身就是做这个餐饮行业的,所以来到了这里,开了一个渡口营地烧烤。平常时间人也蛮多的,生意一直都挺好,尤其是周末,节假日的时候,除了隔壁贵州的,宣威本地的,还有省外的一些朋友都会到这里游玩。随着我们这里乡村旅游文化的发展,我也会继续完善我们营地的设施设备,这样能大大增加到我们这来旅游的体验感。

山歌传承是杨柳文旅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立足山歌特色,杨柳镇采取“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方式,连续成功举办9届山歌节,吸引各地游客、群众广泛参与。并每年组织各行政村开展山歌培训,不断提升杨柳山歌文化传唱力度。到目前为止,杨柳镇的山歌文化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和形式,用于政策宣传、美景推介,山歌为杨柳文旅名片增加了丰富多彩的内容。

杨柳文化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顾茨怀:每个村委会都负责山歌培训任务,每年有几十个到上百人不等,不等批次不等人数都进行培训,现在杨柳山歌可以用于政治宣传,法治宣传各个的宣传。杨柳山歌发扬光大以后对杨柳的美化以及文旅发展非常重要,外地人来我们介绍景点,可以用歌词介绍。

此外,杨柳镇结合风土人情,用各色花线挑绣多种花纹图案制作老人尖尖鞋、围腰、裤腰带、鞋垫等,具有浓厚的历史韵味,吸引众多市民购买、收藏;将人文景观可渡古驿道、摩崖石刻“山高水长水流云在”、飞虹竚鹤等与独特自然景观桃溪泛锦、翠屏积雪等串点连线,聚焦围绕荷花村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形成旅游微闭环,也是助推乡村发展“出圈”的重要环节,让游客在镇域内感受到处处都是景、步步皆入画的文旅特色魅力。

游客林世磊:我听朋友讲杨柳有个荷花村,然后我今天跟朋友一起下来,确实发现这里东西很好吃,风景也很好。

如今,杨柳镇持续投入资金1000万元,在基础设施上下足功夫,不断提升荷花村旅游承载力,充分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旅游核心吸引力的同时,发展生态旅游,打造特色旅居,增强文旅发展后劲。 

杨柳镇宣传委员赵丹:杨柳镇通过做好文旅融合文章,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按照“一心、两核、三环、三区 ”的空间规划定位,以“树立三国文化产业品牌,还原千年古道繁荣,成为周边市民日常打卡首选地”为发展目标,打造“以原乡生态为基底,以古道山歌为特色,以康体养生为引擎的历史风情村落 ”,形成农旅+非遗,乡村+旅居等多种文旅发展模式,为乡村文化发展提供经济动能,为乡村振兴带来发展机遇。



文图: 田琳 丁剑肖 何茜雅(实习) 王珑宇

主办: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宣威市振兴中路393号 运维电话:0871-6574025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42004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3120210073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IE9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 本站已支持IPv6/IPv4访问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云南天光浩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