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务德镇:做强沪滇产业“世界之窗” 为乡村振兴发展赋能添力
发布人员:杨燕
发布时间:2024-12-27 11:01:02
来源: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483775

乡村振兴需要产业造血的长久灌溉,近年来,宣威市务德镇结合经济发展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强化要素保障,全力推动沪滇项目建设提速增效,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用,以沪滇项目推进产业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



在务德镇上坪村的宣威市绿禾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肉牛养殖场,管理员正在投喂200多头肉牛。2023年,在政府牵引下务德镇通过企业引进和沪滇协作项目的支持发展肉牛养殖,现在已经实现了肉牛的自繁自养,同时利用牛粪种植了20多亩野生鸡枞,养殖场还将“共同致富”作为发展规划,让周边农户参与种养殖,以利益捆绑“联”农,以经营主体“带”农,以务工就业“助”农,不断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肉牛养殖厂管理员王学辉:养殖场现已投入600万元,沪滇项目200万元,现已养殖肉牛200头,预计年底出栏40头,产值为5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50户100余人务工增收。现在基地上种植野生鸡枞22亩,下一步,我们计划林下种植滇黄精200亩,带动周边农户的经济收入,助推乡村振兴。



在务德镇发图村过山洞自然村,务德镇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水质优势发展鱼类养殖,通过沪滇协作项目资金的支持带动,养殖了20余亩虹鳟鱼和鲟鱼,通过渔业养殖,将资源优势转变成了经济优势,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务德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张成聪:养殖项目建成后,这里的资源和资产得到充分利用,每年为过山洞自然村解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每年可以为发图村委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余元。



在务德镇务德村,沪滇协作产业园园区的玻璃大棚、养鱼池、深加工车间、速冻库等主体已经建设完成,施工方正在进行扫尾工程,工程竣工以后,务德镇将在这里打造高原渔业冷水深加工基地用来做渔业养殖和鱼子酱加工,同时配套农特产品加工展销中心和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成果展厅,形成了可观赏、可旅游、可体验的新业态。


务德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张成聪:我们计划在鱼菜共生这个项目里养殖鲤鱼和罗非鱼,在玻璃大棚内探索种植樱桃、西红柿、黄瓜、青椒和贝贝南瓜等优质蔬菜,养鱼的水通过两次循环使用后可以用来浇菜,把水产养殖和特色种植统筹起来,水资源和有机肥都得到充分地利用,实现了绿色发展。


与此同时,务德镇结合当地野生松茸和松露市场实际,加紧建设野生菌交易市场;结合当地渔业发展实际,建设小坝商超中心,打造海鲜城,形成有业态、有吸附力的新兴商业集群,因地制宜促进商业发展。


务德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张成聪:2024年务德镇沪滇产业园建设项目投入资金1050万元,建设鱼类养殖、肉牛养殖、特色农产品加工、鱼菜共生等四个子项目。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积累经验,稳步扩大规模,以示范引领推动群众观念转变,通过群众代养、公司统一回收产品、基地务工等形式增加群众收入。


通过务德镇上坪村的肉牛养殖、发图村的鱼类养殖和务德村的鱼菜共生、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沪滇协作产业园项目的逐步建成,有效带动了务德镇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促进了务德镇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产业发展,打开了务德镇的“世界之窗”,发展成果惠及群众230户871人,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和村集体收入,为乡村振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图:杜星 薛开雷 何茜雅 杨春显

主办: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宣威市振兴中路393号 运维电话:0871-6574025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42004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3120210073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IE9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 本站已支持IPv6/IPv4访问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云南天光浩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