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今年,宣威市继续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多措并举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粮田”变“良田”,全面筑牢农业发展“耕”基。
在热水镇关营坝子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几台挖机挥舞着“铁臂”搬运石头、抬运土料,施工人员正在加紧铺设路面,全力加快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关营坝子以往沟渠淤阻排水难,十年九淹,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彻底让水淹地、冷浸田变身丰产田。
热水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赵征福:这个坝子排涝不畅,形成冷浸田7000亩,水淹地1000亩,今年采取开沟排涝的工程措施,把水排了形成三横九纵的六道沟布局,多年难以耕种的水淹地变成了良田好地,引进了隆平高科、鲜橙公司等企业进入流转土地,发展玉米制种、蔬菜等产业,土地也从分散经营转变为集约经营,实现了夏种粮冬种菜的粮菜连种模式,提高了土地复购指数,增加了农民的务工收入和地租收入。
水网路网贯通,不仅改善了当地群众生产条件,也激活了坝区土地资源,让原本难以耕种的土地,成了制种企业和粮菜连作企业争相转租的香饽饽。
热水镇热水村村民赵正兵:我们这个地十年九淹,种粮食也种不成,现在改造了地也好种了,地租现在也涨上去了。
同时,宣威市利用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域化规模性建设新科技光伏能源提水工程,不仅让江河水零电费上山入地,实现耕地路相通、管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推进高效节水灌溉,还能通过实时监控确保灌区充分灌溉。在热水建新村小江光伏提水项目部,已经建成投用的全自动控制系统正操作着几台抽水泵运行,根据各个灌区需要的水量输水、送水。
小江光伏提水项目软件工程师马松:小江光伏提水项目是亚洲最大的光伏提水项目,这个项目解决了热水镇附近的农业灌溉用水需求,我们的机组光伏板配置最大4.9兆瓦,全机组运行的时候有接近3兆瓦功率,在天气光照比较好的情况下,最大流量能够接近1500方每小时,日出水量最大可接近1.2万方每天,我们这边全天光照最好的时候是八组机器全部运行,接近3兆瓦,技术创新点是弱光互补系统,如果在光照条件变化多端的时候,我们会根据天气情况自动计算,集中保证一至两台或者更多机组运行,保证全天最大化出水,水量抽到山顶以后,根据各个区域有相应的压力表和流量表,根据需求定时定量远程控制相应放水放。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抓手,宣威市始终把发展现代化农业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科学合理设计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实行“田、土、水、路、电、技”综合配套,重点建设灌溉排水与节水设施、田间机耕道、农田输配送、耕地质量提升和农田建设等相关内容。并立足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新建和改建并重、数量和质量并重、建设和管理并重,打破传统地界,开展水田合并、改造,让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着力推进集中连片、节水高效、高产稳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努力将农田建成粮食高质高效生产承载基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基地、农业科技推广先行基地,让许多低效“巴掌田”变身高质增收田,进一步为宣威区域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示范样板夯实根基,也助力红土地上的粮仓越来越丰实。
农田建设管理股副股长朱磊:今年我们在建的20.5万亩增发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目前进度达到96%,资金拨付达到90%,规模化程度高,建设了热水小江、东山、格宜喷水洞等36个光伏提水灌溉工程,实现江河水零电费上山入地,治理了宝山海西、热水关营两个淹水坝子,修通了田间路,建设了排涝沟和输水管网,推进小田并大田,实现旱能加涝能排,破解了农民的用水难、行路难的难题。
文图:田琳 丁剑肖 朱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