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宣威市自2022年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以来,注重典型引领,培育出了一批产业发展带头人、群众致富“领头雁”。
在位于羊场镇的一个蔬菜大棚里,宣威市朴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朴琼正指导村民采摘时鲜蔬菜。李朴琼过去从事传统养殖,经济效益低且粪污处理难题一直困扰着她。2022年,她参加了“头雁”项目培训,前往中国农业大学学习,接触到了生态循环农业,一下子就打开了她的思路。
宣威市朴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朴琼:经过2022年“头雁”项目的培训,我们从管理模式、经营理念上改变,循环农业把成本降低了很多,废弃的蔬菜叶子可以拿来做养殖,废弃的粪污又可以拿来搞种植,成本大大减少,经济效益有很大提高。种植上的农药、化肥用量被缩减了,现在用量减少到原来的五分之一了。
在羊场镇,通过头雁项目培训的还有当地的蔬菜种植大户张苏友,今年辣椒采摘期,他成了村民家门口的技术员。
羊场镇宗德村村民张小定:苏友,我家的辣椒这几天在掉果,可以打什么药吗?
宣威市秋实种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张苏友:可以,这是属于辣椒中耕管理的环节。今年由于气候原因,高温多湿多雨,之后气候又干了半个多月,产生病毒病,导致落叶、掉花、掉果。
2023年,宗德村辣椒产业产值喜人,人均纯收入可观。今年,张苏友趁势而上,牵头组织栽种辣椒,并以“订单式”收购带动村民种植,市场拓展至省外,还以“保护价”收购保障种植户利益。
宣威市秋实种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张苏友:我们还要保护他们自身的利益,比如行情不好的时候,我们会以“保护价”来收,也可以稳定种植户的心态,让他们愿意跟着种。
据了解,“头雁”项目培训通过采取累计一个月集中授课、一学期线上学习、一系列考察互访、一名导师帮扶指导的“4个一”培育模式,对带头人开展为期1年的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打造一支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适应,能够引领一方、带动一片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队伍。
云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宣威市分校校长杨本坤:这些学员通过学习后,我们也经常对其进行跟踪、回访,总体反映是大家对这个项目都比较满意,无论是对他们的个人素养、经营管理能力,都有很大提升。从2022到2027年,目标是利用五年时间我们起码要选送200人。
记者:薛开雷 高晶 龙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