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烟叶生产“三分种、七分烤”,如何转变高能耗的烘烤方式,让烟叶产业走向绿色低碳、节能增效的绿色发展之路?这是宣威市热水镇一直在探索的方向。热水镇作为宣威市传统烤烟生产大镇,近年来不断创新烤烟举措,引进170余座不同类型的“新型烤房”,为6300余户烟农打开了绿色烘烤的“增收密码”。
时下,热水镇烟叶迎来“赶烤”季,走进陡沟村新型烤烟加工房,整齐排列的生物质烤房“换代升级”,一杆杆金灿灿的烟叶悬挂在烤房内。新型烤房的推广,标志着当地烟叶烘烤从传统高耗能模式向环保高效转型,烟农们对此赞不绝口。
村民王梅欣喜地说:“从引进新型烤房以后比原来烧无烟煤就好得多,新型烤房主要烧生物颗粒,烤出来的烟色泽比较均匀,以前烤出来的有黑的、绿的。今年我家栽了30多亩烟,已经考了12房,一房接近500公斤左右,12房能烤6吨多。”
据了解,以往的传统烤房采用煤炭、木材等方式进行烘烤,不仅耗费时力,温度、湿度等指标全凭经验,品质不太稳定。新建的生物质烤房利用生物质燃料和智能操作系统,有效提升了烘烤效率与品质。
陡沟村烤房负责人尹于乐介绍:“生物质颗粒是用一些废料、废木材加工而来的,以前用煤二氧化碳排量比较大,对周边的百姓生活造成影响,现在不一样了,低碳环保。以前一房烟要300块钱的人工成本,只是帮加火、掏火,现在来烤烟的自己就可以把燃料放进去,那300块钱就省下了。”
烟叶烘烤作为烤烟“点绿成金”的关键技术环节,直接影响着烤烟的品质和一年的劳动收入,新型烤房充分调动烟农种植烟叶的积极性,达到“降本增效,轻松种烟”。
陡沟村党总支书记单庆果说:“陡沟今年总的有4812亩烤烟,平均每户都需要一到两座烤房,针对这种情况,许多农户由于建烤房的地点不适宜以及经济条件比较差建不了烤房,村委会通过与上级相关部门协调以后,把旧的100座拆除,在去年新建了70座新型烤房,可以供3000亩的烟叶来烘烤。而且我们建成一个非常标准的烘烤加工厂房,两边是烤房,中间是农户的编烟区、回烟区,为农户种好烟、烤好烟提供了很多方便。接下来争取在2024年底再建30座新型烤房。”
据了解,目前热水镇在营沟村、陡沟村设有甲醇烤房24座,全电能烤房30座,生物质烤房120座。从传统“烟熏火燎”到“绿色智能”,新型烤房助力热水烤烟产业走上一条绿色安全、快捷高效之路。今年热水镇共种植烟叶7.4万余亩,产量达20.2万余担,预计总产值3.5亿元,接下来,热水镇将继续加大新型烤房建设,在全镇推广辐射,为百姓谋福利。
记者 王菲 卢婷 吕杰(实习)通讯员 陆琳 李雪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