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养牛经”,过上“牛”日子!近年来,宣威市务德镇因地制宜,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探索出养牛产业特色化、生态化发展新模式,依托林地自然资源优势,采取“散养+圈养”的模式,统筹推进地方肉牛养殖和林下种植产业发展,让乡村振兴“畜”势勃发。
在务德镇上坪村的宣威市绿禾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一排排标准化圈舍映入眼帘,一头头毛色漂亮、“活泼好动”的肉牛,正在等待着饲养员的投食,青储料刚到嘴边,肉牛们就“上嘴开吃”。
王学辉自2023年6月养殖场建成投运后就在里面工作,主要负责肉牛的饲养、防疫和圈舍卫生,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也积累了丰富的饲养经验,为肉牛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宣威市绿禾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饲养员 王学辉:我们这个是按时间(定时定量)喂,每天早上七点和下午四点钟,一天喂两顿,然后我们这个牛它是分大小(隔开养)。它喂的(料)是不同的,母牛是母牛的料,然后育肥牛是育肥牛的料,小牛是小牛的料,每一天主要是以青储料(为主),自己种的自己打(碎),每一天青储料要在两吨半左右。还有牛圈,每天都是铲两次。这个羊痘疫苗和这个口蹄疫疫苗,这两种疫苗都是每年必须要打的,打疫苗的时间段就是在(每年的)3月份到4月份。
宣威市绿禾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 周梦娇:今年已经完成了第一期的建设,我们现在圈舍里可以养殖500 头牛,现在已养的是200头的那个西门塔尔四代肉牛,然后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这个自繁自养,就比如说我们在林下种植了一些巨菌草、还有紫花苜蓿这些植物有300亩,然后,也保证了这些肉牛的食材来源。
据介绍,该养殖场不仅以牛粪“变废为宝”的形式还林帮助巨菌草、紫花苜蓿等植物的生长,还将在林下探索发展野生鸡枞种植,既保持了生态“含绿量”,又增加了产业“含金量”。
宣威市绿禾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 周梦娇:8月下旬,可能就是我们将引进一些鸡枞(种植),培育鸡枞野生菌了嘛,我们这个野生鸡枞菌(计划发展)有20多亩,野生鸡枞菌的话它是通过白蚁产生的菌丝而形成的,这些白蚁它需要的食物就是我们的牛粪,还有就是树枝的腐蚀树叶,刚好我们牛场就有这个牛粪和腐蚀树叶提供给它作为营养物,然后也形成了一个产业链。
据悉,这些肉牛从小牛到出栏需要两年半左右的时间,目前养殖场里最大的肉牛重量在1吨左右,能繁母牛有80头。
未来,养殖场将以“共同致富”为出发点,将喂养方法、管理要点等养牛技术教授给周边群众,让周边农户参与进去,走上“养牛路”,过上“牛日子”。
宣威市绿禾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 周梦娇:下一步,我们也会对养殖和种植继续扩大它的规模,然后也发放一些小牛给这些农户来养,然后我们又去回收他们养的小牛,达到一定重量的话去回收一些小牛,让他们实实在在地得到一些收益。
记者 卢婷 崔增(实习) 通讯员 张成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