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东山镇海那村:农业产业“旺”起来 群众腰包“鼓”起来
发布人员:耿媛香
发布时间:2024-07-22 16:44:21
来源: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437035

近年来,宣威市东山镇把农业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抓手,立足土地资源禀赋,引导群众发展苹果、桃子、蓝莓、辣椒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走进宣威市兴培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水果种植基地,一百二十多亩地里的苹果、桃子长势旺盛,树枝上硕果累累。

“这里最大的优势就是海拔在2160米,昼夜温差比较大,在苹果的着色上,糖分积累好,这个是最大的优势。”基地负责人代兴培是较早到这里种植水果的大户之一,看到果树一年比一年挂果多,代大哥觉得自己选择在这里干事创业走对了。

  在搞好苹果种植的同时,从事多年水果种植的代大哥还积极探索多种水果套种在一起,让合作社基地里的水果可以从年头吃到年尾。他说:“桃子我这有四十多个品种,最早上市的是水蜜桃,4月26日左右就上市了,它的口感比较好,甜度高,可以一直不间断持续供应到11月底。”

通过多年的培育和精心管护,合作社地里的水果品质好,每到收获季节都是水果批发商们上门采收,经济效益也逐年提高。代兴培说:“桃子有三四十亩,产量接近40吨,产值接近50万,苹果属于初产期,但已经可以达到30多吨的产量了。”

海那村地处高海拔地区,为解决山区土地贫瘠、农业产业单一、群众收入面窄的问题,海那村依托当地丰富的土地资源和独特的气候优势,认真做好土地流转、结构调整、特色产业三篇文章,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基础。

海那村党总支书记高会琼介绍说:“我们村有土地八千多亩,通过引进各种大户来种植苹果、桃子、蓝莓、阳光玫瑰、中草药等经济作物,通过流转土地和务工等方式,来带动老百姓的增收,每年可以带动老百姓增收一百五十多万左右。”



记者:徐章喜

主办: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宣威市振兴中路393号 运维电话:0871-6574025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42004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3120210073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IE9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 本站已支持IPv6/IPv4访问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云南天光浩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