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西泽乡:凝聚民族团结力量 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发布人员:耿媛香
发布时间:2024-07-10 17:12:33
来源: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298291

宣威市西泽乡戈平村委会长房子村,距集镇2公里,有农户65户189人。近年来,戈平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凝聚广大人民的力量,围绕“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经营好乡村业态、讲好乡村发展故事”的工作思路,依托百年老校、千年古树、传统村落、田园风光等自然资源和人文优势,将戈平村长房子自然村打造成了充满书香又独具特色的“农文旅+民族团结”融合示范村,绘就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图片

色彩斑斓的长房子村

以群众为主体,凝心聚力,携手共进从“一盘散沙”到“一个整体”。始终从人民群众角度出发,全过程、全环节推动群众参与,突出群众利益最大化,让群众成为实施乡村建设的参与者、行动者和受益者。一是坚持群众是第一主体的理念,成立项目建设服务工作专班,通过政府引导、专班带头、制度管理,迸发出干群同心的强大动力,形成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整个村庄综合服务水平和基层治理成效日益凸显。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理念,注重生态底色和村庄肌理的保护与发展,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统筹推进“五改五化”,不断改善乡村宜居宜业宜游发展环境,实现“三堆变三园、庭院变花园、村庄变景点、产品变商品、田园变游园”五个大变样,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和美新乡村。三是坚持先建机制、后建项目的理念,村党总支组织召开群众会、协商会,入户走访,抓准契合点,聚集力量规划村庄,共绘蓝图。共投入一千余万元,打造传统火腿庄园、乡村工坊体验园、周末度假体验园、农业体验园,既让当地群众共同参与、共享发展成果,又为各族群众打造高质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

图片
舌尖上的味道——金黄色的丝窝糖 图片

村庄里古朴典雅的民宿

图片

省级非遗传统手工竹艺坊


以企业为主体,群众参与,联合经营从“一个独立体”到“一群联合体”。通过政府搭台、企业运营、群众参与,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一是招募“产业振兴合伙人”,植入城市发展经营理念,激发乡村商业动力。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融、资源互补、规模适当”的思路,由村级合作社主导,引进若谷文旅、梦晶诺旅游等5家公司,共同建立业态发展联合体。投入运营餐饮美食、民宿客房、产品营销、观光体验、文化娱乐等12个经营业态,全年创收可达500余万元。二是开发本地特色文创产品。实施火腿文化、非遗文化、乡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创新,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创产品。引入省内外文化元素,打造宣威火腿庄园,引入曲靖市非遗传承人2名,培育壮大竹艺、柿饼、白糖等文创产品,不断厚植乡村文化底蕴,推动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三是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树立经营村庄的理念。带动群众自主经营10户、流转土地180亩、山林20亩、出租房屋16间、35户参与养殖乌金猪,切实改善民生,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图片傍晚的河边烧烤区图片

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图片

夜幕下的长房子村

建立三个机制,强化保障,创新发展从“一条路子”到“多种渠道”。一是规划建设机制。针对村庄环境卫生脏乱差,村庄风貌杂乱无序,村庄资源闲置浪费等实际特点,成立以村党总支为核心的规划建设指挥部,坚持以产业融合、基础设施融合、基层治理融合、公共服务融合、文化融合“五个融合”为抓手,将城市的经营性、服务性、景观性业态植入乡村,破解村庄发展难题,实现村庄要美,农民要富,村集体经济要强的目标。二是经营管理机制。采取“村党总支+村级合作社+企业+群众”的运营管理机制,因地制宜建成4种经营模式。同时,依托运营团队,举办技能培训班,提升农民参与管理、服务游客的能力,既激发了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发挥好乡村新业态影响力,共享红利。三是利益分配机制。增加群众获得收入渠道,将村集体每年固定增收的一部分作为群众分红。同时增强新业态吸纳各族群众就业能力,提供就业岗位31个,开发公益性岗位4个,接待游客9万余人次,企业营业额达100万余元,让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累累硕果。



通讯员:丁秋力  吕剑    

主办: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宣威市振兴中路393号 运维电话:0871-6574025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42004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3120210073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IE9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 本站已支持IPv6/IPv4访问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云南天光浩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