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宣威市虹桥街道积极学习借鉴浙江“枫桥经验”“千万工程”等做法,从强化基层治理、优化公共服务、深化法治建设等多个维度出发,不断强化基层治理效能,有效提升虹桥街道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强化党建引领,构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基层治理提质增效。通过建立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小组党支部—党员联系户”四级组织架构,确保党的声音传达到每户每人。以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警”、末端防处“吹哨人”制度,将法治力量下沉到村,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矛盾调解等服务,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增量、杜绝矛盾纠纷引发恶性事件的发生。
激发群众共治共享。街道4个社区建立“群众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鼓励社区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决策和监督,形成“自己的事自己议、自己办、自己管、自身享”的良好氛围。同时,利用微信群、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及时收集社情民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深化平安建设,筑牢安全稳定防线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大力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实现重点区域、路段视频监控全覆盖,提升辖区社会面的治安防控智能化水平。通过组建由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等组成的治安巡逻队,常态落实“护学岗”“交通安全哨”及开展常态化夜间巡逻,有效震慑违法犯罪行为。
开展生态和安全隐患整治。针对辖区金悦湖周边周末人流量大及人员集中的特点,常态化对辖区桥梁、道路、观光步道、休闲设施、河湖湿地及水电气设施等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对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确保基础设施安全稳固,周末城区群众出行游玩安心顺心舒心。同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优化公共服务,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辖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态度、质量和水平。2所小学、1所中学办学条件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到有力保障;借助全市医疗集团改革的契机4个社区大力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从软硬件方面不断提高社区医疗服务能力;同时,不断丰富居民文化生活,2024年以来建设、劳动者驿站、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设施共3个,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加强特殊群体关爱。建立健全留守老人、儿童、妇女及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通过定期走访慰问、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方式,给予他们更多关爱和帮助。特别是针对留守儿童和老人等困难群体,通过低保、临时救助等帮扶措施加大关爱帮扶力度,结合开展的“利剑护蕾”专项行动和推广“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等,精准帮扶特殊困难群众,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化普法宣传,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创新普法宣传方式。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和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等为契机,通过编排法治小品、快板、相声等文艺节目下乡汇演,举办法治讲座、法律咨询等活动,让法律知识深入人心。利用乡村大喇叭、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扩大法治宣传覆盖面。
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将法治元素融入社区法治文化建设之中,打造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广场等阵地,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熏陶。同时,开展“法治示范户”“守法诚信户”等评选活动,树立正面典型,弘扬法治正能量。通过强化党建引领、深化平安建设、优化公共服务、深化普法宣传等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有效提升虹桥街道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共同绘制和谐美丽、安全有序的乡村画卷。
通讯员:程加朋 吕秀清 阮秀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