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小市场、大民生,宣威市大沙坝农贸市场是宣威市区建成最早的大型综合农贸市场,作为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市政设施,在40年的发展历程中,它以浓烈的烟火气息见证了宣威百姓的欢笑与幸福,见证了宣威城市的发展变迁,充分发挥出“菜篮子”作用,促进了一座城市的繁荣。本期节目就让我们走进大沙坝农贸市场,去感受那里生生不息的烟火气息。
“大沙坝农贸市场摊贩 高健 百合十公斤、海鲜大芫荽两公斤、普通芫荽两公斤”他叫高健,是大沙坝农贸市场的常驻商户,自1996年到市场中做蔬菜零售以来,每天有近两吨的蔬菜从他的摊点流出,摆上消费者的餐桌。如今他的摊位已壮大到18个,成为市场中首屈一指的蔬菜经营大户。
大沙坝摊贩 高健
大沙坝的各方面、卫生各方面都搞得好、交通也不堵塞,每个人骑车进来都买得着菜,所以说人就特别多,我就喜欢在大沙坝卖菜。
大沙坝农贸市场建设于1980年,以街为市,于1982年投入使用,是宣威市建成最早的大型综合农贸市场,对于完善市政功能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位于市区中心区域,与宣威市繁华的商贸街上下堡街紧紧相连,优越的区位优势和周边密集的人群,发挥了极强的物流集散辐射功能,现有固定摊位680个,建成区面积2300多平方米,主要分为生猪肉食、火腿销售区与生鲜蔬菜区与熟食区、干果酱菜区等,市场固定的经营户人员有2000多人,日均进出市场的人员达7、8千人,每逢重大节庆日流动人员则可超万人,呈现出货物充盈、顾客盈市的热闹景象。
正是依托大沙坝农贸市场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像高健这样以市为业的摊贩在大沙坝农贸市场长期的摸爬滚打中,市场不仅解决了他们就业的民生难题,同时市场也成为了他们实现致富梦想的摇篮。
鲜肉和火腿交易是大沙坝农贸市场的一大特色,每天仅销售鲜猪肉就达3、4百头,日均交易额上百万元。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专攻于做好火腿、鲜猪肉交易,大沙坝农贸市场有着自己的经营之道。
大沙坝火腿交易户 冷崇会
我在这条街上总共有三个店面,在这几年以来,大沙坝的环境卫生做得比较好。过去的环境相当差,进大沙坝几乎要穿水鞋才进得来,地板上的泥土大概有一寸多厚,一下雨就特别泥泞,走都走不成。近这几年,他们市场监管管理的比较好,每天都有保洁人员,从街头到街尾,随时是清扫着的,每一个烟头,每一张纸屑都打扫的比较干净。
农贸市场是展现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40年来,宣威市大沙坝农贸市场早已融入到城市
发展的快节奏中。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农贸市场设施陈旧老化,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日益突出,既严重制约着市场的发展,又成为影响市区文明形象的一大诟病。2020年,为加快农贸市场硬件升档、管理升级,做到布局合理、环境整洁、功能完备、管理规范、文明经营,切实增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大沙坝农贸市场首先从基础设施改造着手,进行了全方位升级改造提升工程:对破损的地面进行重修、对各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加强“防四害”工作,加大垃圾清运和保洁力度,不留死角;安装智能化监控设备,保障市场经营安全。通过提质改造,过去脏乱差的环境迅速蜕变为设施标准、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新型农贸市场,并通过完善市场食品安全制度、市场准入管理制度、市场食品安全质量责任制度、退市制度和文明经商公约等,营造出公平、卫生、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宣威市大沙坝市场服务中心副主任 张飞远
进入我们市场经营的经营户有几个标准:进入经营户的经营者第一要有健康证,要有小摊贩证才能入市经营,对于进入市场的鲜肉鲜菜,这些菜品要经过农测检测达标才准经营;鲜肉要通过检疫部门的检疫检验,才能够进入市场销售。
当好“守门员”,保证群众买得安心、买得放心、维护好群众利益是市场监管的首要职责。
宣威市大沙坝市场服务中心副主任 张飞远
我们的工作人员每天早上都例行验票验证工作,对于在市场上的经营户,会存在一些人投机取巧,短斤少两的一种现象,我们监管部门是采取缺一罚十的方式,如果说经过处理教育,再不能够得到改进的,我们就驱逐出我们大沙坝市场,不允许在大沙坝市场经营,取消他的经营资格。
品种多样、价格实惠,大沙坝农贸市场直至今天依然是城乡众多消费人群选择一站式消费的首选。华红英在大沙坝农贸市场中主要以特色小吃经营为主,或许是源于一份宣威人刻在骨子里的舌尖记忆,亦或是在大沙坝农贸市场总能让匆匆过客享受到不一样的烟火氛围,这个小摊的生意总是做得红红火火。
宣威大沙坝市场商户 华红英
这个大沙坝市场,现在整理的比较好,又干净又卫生。一个星期还要扫冲一次整的比较好,我卖的是素饭小吃,一天要卖两三百碗卖杂粮饭,其他的特色小吃也比较多,洋芋、凉粉、卷粉、汤圆等,特别是宣威人都喜欢这个粗粮杂粮饭。
商贸兴、百姓富。在繁华与喧闹的过往中,农贸市场承载着满满的岁月记忆、时代变迁,在日复一日的烟火升腾中寄托着市井百姓的幸福与安宁,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许。
农贸市场的建设和管理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时至今日,宣威市大沙坝农贸市场依然正用自己的方式续写着繁荣,构筑起现代版《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芳华。
记者:陶秋莉 陈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