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海岱镇: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农业生产按下“快进键”
发布人员:耿媛香
发布时间:2024-06-14 17:14:30
来源: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274921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是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眼下,正是水稻栽插的黄金时节,海岱镇磨戛村委会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插秧机械化水平,为农业生产按下“快进键”。



走进海岱镇磨戛村委会,平整的农田里,机耕手正驾驶插秧机插秧。立足高标准农田建设,海岱镇打破传统地界,开展水田合并、改造,让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并通过推进农电配套设施改造升级,全面推进水田机械化作业,让种植过程更加省时省力、节约成本。余俊曾是一名外出创业者,去年,他了解到海岱镇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后,毅然回到家乡承包了几百亩水田,结合海岱产业现状,发展水稻产业。今年,他采用全程机械化种植水稻。余俊说:“以前都是农户自己种植,种植时间长,100多亩可能要一个月以上才能种完。但是经过高标准农田改造后,现在的水田平整、连片,沟渠、机耕路等配套设施完善,现在种植100多亩最长不超过15天,人工成本能节约三分之二。”



自2021年以来,海岱镇以永久性基本农田为基础,坚持新建和改建并重、数量和质量并重、建设和管理并重,着力推进集中连片、节水高效、高产稳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努力将农田建成粮食高质高效生产承载基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基地、农业科技推广先行基地,让许多低效巴掌田变身高质增收田。截至目前,海岱镇已经实施5个批次共计509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总投资8300万元,致力于达到“地平整、土肥沃、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行”的现代农业耕作要求,打造局部区域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示范样板,为海岱粮食生产、高产稳产按下“快进键”。围绕这些方面,海岱镇副镇长李文超为记者解答了具体做法:“通过实施灌溉与排水、涵管沟渠、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农田输配电,土壤治理、土壤培育等工程,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推动传统铁犁牛耕、人背马驮农耕模式的变革,逐步提高全镇农机化水平,为下一步实现机耕机种、机播机收、统防统治、土地流转创造前置条件。”



粮以田为基,农以田为本。接下来,海岱镇将坚持建管用并重,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建立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机制,明确产权归属,管护主体和资产移交,确保农田长期发挥效益。同时,引进实力强、信誉好、技术优的农业企业发展高质高效现代农业,扶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提高土地规模流转比例,探索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好土地”流向“好主体”。



记者田琳 赵雄飞 通讯员照锋

主办: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宣威市振兴中路393号 运维电话:0871-6574025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42004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3120210073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IE9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 本站已支持IPv6/IPv4访问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云南天光浩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