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宣威市杨柳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立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水果种植,引导农户发展特色采摘园,将水果采摘和乡村旅游相结合,发展周末游、休闲游,激活“采摘经济”,让游客感受农耕生活、体验乡野乐趣的同时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5月28日拍摄于宣威市杨柳镇可渡村委会管屯村
眼下,正是果蔬成熟的季节,走进杨柳镇可渡村委会官屯村杨梅种植基地,绿叶间一枚枚紫红色、黄绿色、半黄半红的杨梅密密麻麻地挤满枝头,长势喜人。自5月底以来,管屯村的450亩杨梅陆续进入成熟期。园子里,游客们手拿小篮子穿梭其中,采摘、品尝,体验了一回当“果农”的快乐。市民朱妮娜的小篮子里已经装了不少杨梅,她对管屯杨梅的喜爱溢于言表:“这里的杨梅味道特别正,黑色的这种相当甜,每年到采摘的季节我们都会约着朋友们来采摘好几次,同时也让体验采摘的乐趣。”
5月28日拍摄于宣威市杨柳镇可渡村委会管屯村 游客正穿梭树林间采摘杨梅
管屯村种植的主要是晚熟品种杨梅,今年雨季来得早一些,村民张达昌种植的七亩杨梅产量和品质都不错,他还抢抓节令套种上了玉米,种地增收两不误。张达昌说:我们勤快点把成熟的杨梅收了再种包谷,种包谷的同时把地里的草锄好,杨梅树也管好了,包谷也种下去了,每年都有不少人来采摘杨梅,光杨梅收入有两万元左右。
5月28日拍摄于宣威市杨柳镇可渡村委会管屯村 游客正穿梭树林间采摘杨梅
官屯村的杨梅主要以东魁、台梅、荸荠等品种为主,今年的杨梅产量预计可达75000公斤,眼下不少品种进入了盛果期,可以一直采摘到6月底。可渡村党总支书记阚粉娥告诉记者,围绕杨梅产业发展,村里正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杨梅品种:“我们修了两千多米的杨梅采摘道和杨梅交易中心,将根据气候、水源、土壤条件,引进更多杨梅品种,打造农旅融合新业态。”
5月28日拍摄于宣威市杨柳镇克基村委会林果采摘园
除了管屯种植的杨梅,位于杨柳西南的克基村委会也抓住良好机遇,乘上了“采摘+”的快车。克基村以前四面是山,道路不通,水电困难。经过整合项目,村里修通了平坦的通村公路和宽敞的机耕路。立足村情,克基村发挥气候温和、土质好、水源丰富,适宜特色种植水果的优势,流转二十多亩土地,移栽野生黄金覆盆子,种植猕猴桃、车厘子等特色水果。在郁郁葱葱的覆盆子种植基地里,金灿灿的果子十分诱人。虽然是第一年种植,但由于气候适宜、土壤肥沃,覆盆子果实大、口感好,游客们在地里一边采摘成熟的黄金覆盆子,一边享受惬意的美好时光。市民曹建梅边采边吃,和着家人一起回味体验儿时美好的“味蕾记忆”:“带着孩子带着老人一起体验一下,过程还是比较开心的,虽然它有些比较扎手,但是果子的味道非常纯正、很甜,和我们小时候记忆当中的味道是一样的。”
5月28日拍摄于宣威市杨柳镇克基村委会林果采摘园
克基村融合产业发展基地,结合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林果+采摘经济”,推行“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打造集种植、休闲观光、水果采摘为一体的生态农业项目,以产业引来人气、人气带动经济,让采摘游不仅为乡村产业发展带来生机,也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克基村党总支书记孔维杰介绍:“立足村的实际情况,种植四种水果,果园面积小、品种多,用于发展采摘经济,基本可实现夏秋两季连续采摘,避免水果销售难的问题,壮大村集体经济。今年是第一年试种,如果经济效益不错,我们明年将会增加水果种类,同时考虑发展立体生态农业。”
如今,杨柳镇正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壮大特色水果产业,积极引导群众在水果管护上下功夫,既增加收益,又擦亮品牌,打造集生态农业、休闲观光、田园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游、采摘游,推动“采摘经济”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美丽的生态“颜值”转化为强劲的经济“产值”,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收入,助力乡村振兴,也为乡村旅游注入新活力。
记者:田琳 黄鹏 通讯员:赵丹 王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