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威市宝山镇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开展乡村绿化工作,坚持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建立健全“组织牵头、宣传发动、长效管护”三步走工作机制,打好“植绿、爱绿、护绿”组合拳,擘画“党建引领、干群齐心”的绿美乡村建设新图景。
组织牵头 绘好“植绿”施工图
宝山镇坚持把“绿色”发展和人居环境大提升作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具体表现,明确镇村绿化工作目标任务,制定“绿美乡村规划图”。全面摸清村道、河道、不适宜种粮的边角地、闲置地、学校情况,明确落实在哪栽植、栽植多少、谁来栽植、谁来管等问题;统筹推进“四旁”植绿补绿和集镇街两边、活动广场、道路两侧、小区周边等重点公共区域场所,主要开展立体增绿、见缝插绿、成片栽植、通道补绿,统筹推进沿线村植绿补绿和环境整治,让群众可感受、可体验,引导大家爱护绿美乡村风景。
宣传发动 掀起“植绿”新热潮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方针中的重要一环。被古村、厂房村结合光照热和区域优势,因地制宜栽植枇杷,发动村民在房前屋后或乡间田野栽植枇杷树,林草部门还组织开展了枇杷种植技术培训。经过培训、实践,大部分村民都已经熟练掌握了枇杷树的整形、修剪、抹芽、梳果、套袋等技术,掌握管护能力。现在,枇杷产业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路,还有效提升绿化成效。
将绿美生态建设与人居环境美化工作有机结合,依照网格划分,每个片区适时开展清洁、实现人居环境常态化管理维护。同时,鼓励村民群众主动清理“房前屋后”,腾出空间,因地制宜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并由户主担任“三小园”管理员。其中获评曲靖市级精品示范村1个,美丽村庄10个,曲靖市级四美家园1个,省级绿美村庄1个,示范村1个,绿美校园4个,省级绿美村庄34个,小花园32个,小菜园628个,小果园470个。在此基础上,宝山镇还积极发动群众大胆探索绿美庭院发展模式,发挥村民在植绿护绿方面“土专家”优势,让群众真正热起来、动起来、干起来,成为“绿美乡村”建设的主力军。
长效管护 促进“绿美”精细化
探索将绿化管护要求纳入村规民约,纳入社会市域治理内容,动员更多群众参与到乡村绿化中来,为绿美乡村助力添彩。组织开展培训绿化树木管护工作,全面细化苗木管护责任,林草站、村管所、人居办联合开展技术指导、技能培训,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技能实操等形式提高管护能力和养护水平。比如,每次植树开展前,均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详细讲解栽植和管护要求,并安排专班包片,林草站、村管所、人居办在栽植完成后还定期巡查苗木成活、生长情况,村委会落实栽树后续管护措施,有效增强绿化养护工作成效。
通讯员:张开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