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得禄乡深化党建赋能,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统筹做好组织建设、乡村建设治理、文明风尚培育和产业发展等重点任务,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见行见效,绘好乡村振兴和美画卷。
夯实组织建设,铺好乡村振兴“底色”
强化学习教育促提升。组织党员干部通过“自主学习+集体学习+专业辅导+观摩教学”等形式,先后举办乡村振兴等专题培训班4次。科学拟定年度培训计划,将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党务知识等方面内容纳入学习培训范围,通过乡级党校实现村干部全覆盖兜底培训。组织乡村党员干部赴楚雄双柏、昆明寻甸、玉溪通海等地观摩,深入学习中药材、蔬菜种植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通过实践“消化”知识,在对比中看差距、在交流中学经验,不断提升抓乡村振兴水平能力。有力推动党纪学习教育落在实处,全覆盖学习,总体提升队伍法纪意识,防止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发生。调优配强干部队伍。扎实开展村“两委”班子届中履职分析评估,与村干部开展谈心谈话,研究制定改进措施。推动干部“优者上、庸者下”,抓好村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行动,动员组织村干部参加提升学习,村干部队伍学历结构持续优化。围绕驻村工作队五项重点职责,从严管理驻村队员,确保身入心入,持续激发作用发挥。精心选育后备力量。把政治素质、工作履历、学历、能力等条件作为选拔的硬性指标,从本地致富带富能手、返乡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中优先摸排热爱农村工作、愿意服务农村工作的优秀人才。推行“以老带新,师徒结对”帮带措施,让后备干部、回引人才有事练、有人教,尽快“适应水土”,安心服务基层。
优化乡村建设治理,增添乡村振兴“亮色”
扮靓人居环境新容颜。以“四美家园”创建为目标,将乡村组三级干部分区域包保到户,通过主题党日活动、群众会、院坝会等形式,发动党员干部群众深入村组拆旧拆危、改圈改厕、补植添绿,集中开展环境整治,创建14个曲靖市农村人居环境三星村。同时,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集镇“两污”、美丽村庄、民族团结示范村等项目建设,完善提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短板。改造沿河沿路小微景观,提升乡村整体风貌特色,持续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美丽乡村。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划分治理网格240个,推动综治、信访、派出所、司法所等多部门下沉网格、协同联动,实现乡村社会治理“一张网”。有效整合党员、乡贤能人等在乡村振兴、纠纷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等工作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规范提升乡村党群服务中心,管好用好村民活动场所,让党员、群众在家门口就有学习、议事场所。积极推行“党支部+志愿服务”模式,组建108人的乡级志愿服务队、420人的村级志愿服务队。围绕普法强基、消防安全、群防群治等相关工作,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营造乡风文明,挖掘乡村振兴“特色”
改善社会风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政策普及和培育良好精神文明为主要内容,把田间、凉亭、广场等地方变为宣讲“基地”,积极开展文明风尚进村入户活动,丰富辖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10个行政村持续完善“一约三会”自治制度,引导群众破除大操大办宴席、跟风攀比、赌博酗酒等陈规陋习,涵养村民礼仪新习俗,培养科学、健康、节俭的生活方式。选树文明典型。以文明村创建为契机,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浓厚氛围,创建曲靖市级文明村3个,宣威市级文明村1个。深入挖掘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争创市级道德模范3人,市级文明家庭2户。常态化开展最美家庭、身边好人等评选、推报活动,不断挖掘群众身边“平凡而勤劳、普通而伟大”的先进人物,真正让村民学有榜样,干有目标,引导群众自觉践行文明风尚。建强文化阵地。进一步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功能,依托全乡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场所、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资源,开展理论宣讲、全民阅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推动文明实践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注重文化建设,紧扣乡村实际,着眼群众需求,改造维修得禄乡历史文化馆,收集展览历史文化物品,进一步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乡史馆存史、资政、育人功能,传承乡土文化、涵养文明乡风。
聚焦产业发展,提高乡村振兴“成色”
联村共建聚合力。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积极探索“党建+产业联盟”方式,通过选定带头能力强、产业发展优的村党组织作为主体,与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发展相似的村开展区域联建,充分发挥组织引领和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强村带弱村、中心村带周边村”,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力争年底村集体经济村均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同时,加快构建蔬菜种植+销售+冷链配送一体化基地,整合中药材、高山蔬菜、核桃、绿壳鸡蛋、辣椒等乡村特产,做大做强“得禄小菜”品牌。生态赋能显特色。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依托本地万亩核桃林优势资源,由云南林宝乳业有限公司集中流转2043亩,进一步提高核桃树综合管护技术水平,夯实核桃产业发展基础,发展核桃深加工产业,不断推进核桃产业延链补链,把好资源变成好产品、把优势资源变成优势产业。以核桃林间套种金荞麦、云木香、何首乌等中药材2000亩为特色,既美生态,又富口袋。聚焦乡村旅游,不断完善核桃基地基础设施,致力打造集生态建设、高效种植、采摘休闲为一体的农业示范园区。得禄乡紧扣优势特色,让“小”核桃长成“大”产业,把绿色发展的理念植入人心,实现藏绿于“林”、藏富于“果”,兼顾生态与经济效益共赢,让核桃成为群众致富、乡村振兴的生态产业。
通讯员:陈星 范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