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宣威市滇东北山地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2023年度)人工造林工程在普立乡启动,项目总投资1420万元,人工造林1.5万亩,惠及宣威市11个乡(镇、街道)。依托项目建设,宣威市将进一步提高治理区域森林质量和生态防护能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在普立乡腊龙村记者看到,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工人们按照要求正忙着进行划线打塘,为下一步的树苗顺利移栽做准备。
宣威市林草局副局长陶汝迅说:“我们这个项目是经过前期的评审调查落实以后最终批复下来的,全市面积15000亩,今天开工的这个点的面积是2000亩。”
据了解,宣威市2023年滇东北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人工造林项目,主要规划布局在板桥、来宾、格宜、宝山、热水、普立等11个乡(镇、街道),中央预算内投资1420万元,人工造林1.5万亩,修建蓄水池14座。
宣威市林草局副局长陶汝迅介绍说:“植树造林的树种主要是华山松、圆柏、阔叶林桤木这三类树种,树木的比例我们主要是采取混交的方式,比例是4比6。”
该项目建设工期为3年,今年5月份正式启动,8月底前完成移栽工作,12月进入检查验收,2026年完成整个项目的实施工作。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下一步,宣威市相关职能部门将加强督促工程实施的进度,确保工程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早日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效益,为宣威生态建设添砖加瓦。
记者:薛开雷 通讯员:柴正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