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威市凤凰街道依托当地自然资源优势以及交通区位优势,积极探索发展特色“小”菜种植,同时紧抓高品质葡萄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持续助力全市乡村振兴。
在凤凰街道朱屯社区,薄荷、韭菜长势正好,远远望去,茎部粗壮有力,时不时地散发着独特的薄荷香和韭菜香。
据介绍,薄荷每年可以收七到八茬,韭菜间隔2个月左右可以收割一次,全年至少可以收五茬,生长旺季一亩地可以采收1500市斤,收入可观。
朱屯社区种植户 黄初敏:我种这些靠东大河的水,我用一个水泵、管子,水自然就可以抽到地里浇灌。现在种了十年,收入在大家辛勤劳动下(纯利润)可以达到1万左右一亩,韭菜种好可以达到2万(每亩)。
目前,朱屯社区现有“小”菜种植面积130余亩,年均收入在200万元以上,接下来,这里的“小”菜不仅要种的好,还要卖的好,切实拓宽大家的销售渠道。
凤凰街道朱屯社区党总支书记 刘兴阔:我们朱屯社区非常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北盘江就从我们辖区穿流而过。我们以“小”菜种植占了很大一部分,总的有380多户在种薄荷、韭菜。价格基本上平时淡季一斤薄荷在一块钱左右,收入还是比较高的。下一步,我们正在以招商引资的形势,引进一家搞外贸出口的(企业),它也是以“小”菜种植为主,现在这项工作正在开展中,下一步,我们现有种植“小”菜的农户就不用考虑送到城里面或者送到哪里去,我们就近就地就被商家全部拉走了。
位于所乐社区的葡萄种植基地,整齐排列的棚架上爬满了繁茂的葡萄藤蔓,经过修剪后的葡萄穗形整齐且“精致”,颗粒饱满、大小均匀。
种植大户 徐飞:在整个云南宣威的葡萄品质是最好的,因为我们昼夜温差大、时间管理比较长,不像热带地方有些地方四五个月就卖了,我们的要达到七个月左右才卖。红提我们都是销往越南,广西人过来拉往越南,阳光玫瑰大部分在国内销售,比如北上广、上海那边。
果子品质好了,附加值也得到有效提升。2023年10月,凤凰街道依托沪滇帮扶资金450万元、自筹资金200万元建成了库容5000立方米的农特产品冷藏加工车间,包括钢结构冷藏库、保鲜库等,通过“功能和产能整合”受益群众632户2620人。
凤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邓金永:该项目的实施主要基于街道已建成的3000余亩以红提为主的葡萄产业冷藏、交易、物流等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考虑,将分散、无序的农产品交易整合起来,提高凤凰街道特色农产品的商业价值,更好地实现带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
凤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王健:街道树立“无工不富、无农不稳,工农结合”的工作理念,突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目前有大棚蔬菜260亩,特色水生蔬菜茭白、茨菇、莲藕1500亩,以红提为主的葡萄产业3000余亩,林果500亩,食用玫瑰200亩,正在推进露天蔬菜500亩。
接下来,凤凰街道将继续立足于自身资源优势,依托现有设施,努力做好做强特色产业发展文章,不断为宣威市乡村振兴助力。
记者 卢婷 王菲 通讯员 张纾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