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镇的被古村和厂房村主要以种植制作干酸菜的原料——青菜为主,其次轮作种植玉米等粮食作物,多年以来,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轮作模式,即“秋种青菜春种玉米”,实现了土地全年运作地增效。
在被古村和厂房村,放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巴掌高的玉米苗正随风摇曳,一派生机盎然之景。
这些土地在2月份的时候还生长着青菜,此时的村民们也都在忙着将青菜收回家里制作干酸菜。
被古村村民 浦玉:我们这里种地一到3月份就种包谷、洋芋,种下去到9月份就可以收,收掉以后就撒点青菜(种),青菜苗就拔了一棵一棵的栽到地里,到2月份(青菜成熟)酸菜就榨完了,卖给酸菜厂。就是包谷收掉就种青菜,青菜收完就开始犁地,犁出来又开始种玉米,我们这些土地一年四季随时都有(农作物)在里面,都没闲过。
“全年运转不停歇”的生产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实现了土地增效、农民增收,同时也让当地村民实现了自产自足,解决了牲口喂养问题。
被古村村民 浦玉:一年收得的玉米,猪、羊养的多,基本喂羊(牲口)喂了。卖一年酸菜卖得4万零点,像今年酸菜价格也可以,牲口这些一年就挣得万把块钱。
宝山镇副镇长 冷丽丹:我们厂房、被古两个村共有耕地3000多亩,春季都是种植苞谷、洋芋这些大春作物,等到秋收以后就全部种植用于制作干酸菜的大青菜。我们的大青菜每亩的产量在500斤左右,产值在5000元左右,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极大的增加了农民群众的收入。
记者 毛素英 卢婷 王菲 通讯员 朱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