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社会>就业
宣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高质量推进“310”民生实事 稳定和扩大就业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发布人员:耿媛香
发布时间:2024-03-28 15:39:19
来源: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浏览次数:416986

宣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始终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扛牢就业首责,主动服务发展大局,高质量推进“310”民生实事,紧抓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着力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质效,进一步优化就业服务,抓好重点就业群体就业,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创业扶持,助力人民群众稳就业、稳增收,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强化政策宣传落实,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覆盖市、乡、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用好新媒体平台载体,广泛宣传就业政策,积极引导转移就业。强化服务保障促进就业,做好做实“就业需求”统计和“岗位供给”服务保障工作,推送培训、就业岗位等信息。利用节后省内外企业复工复产有利时机,抓紧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窗口期和黄金期,扎实推进“百日行动”“春风行动”。2024年一季度共举办各类招聘会50场,发布招聘信息24期,提供就业岗位10万余个,累计转移就业55.17万人,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7.34万人。多渠道推动城镇新增就业,全市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2393人。





提升技能培训质效,增强增收致富能力。结合宣威发展“三个定位”和“5+2”产业体系,重点围绕生产制造、建筑、宣威小炒、宣威火腿腌制、倘塘黄豆腐等地方特色工种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加大劳务品牌和乡村工匠培育力度,大力宣传推广“云腿秘匠”“宣威蔬菜包装工”等劳务品牌,着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年以来持续打造“宣威小炒大厨”等一批新的劳务品牌,形成宣威“就业名片”,积极联系劳务品牌消费输出地,寻求建立长期的劳务合作关系,形成劳务品牌输出市场化、组织化、规模化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人才“送培入村”“送技入乡”计划,培训后对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提供后续跟踪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从体能型就业向技能型就业转变,从临时短期务工岗位向长期稳定务工岗位转移,帮助农村劳动力提升技能水平、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增加劳动收入,推动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增收一户”目标。2024年一季度开展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补贴性技能培训556人次,企业职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502人次。




强化重点群体帮扶,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全力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帮扶工作,兜牢困难人员就业底线。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就业,2024年一季度城镇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362人;乡村公益性岗位在岗6102人,其中脱贫劳动力开发5378人,三类监测对象开发724人。扶持帮扶车间吸纳就业,就业帮扶车间正常运转61家,吸纳就业6765人,其中脱贫劳动力820人。支持返乡创业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创业,推动创业引领就业、创业带动就业。一季度创业担保贷款累计发放5笔80万元。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创业质量。探索建设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等就业服务平台,着力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充分发挥宣威市人力资源产业园优势,依托已搭建的省外—昆明—宣威—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转移就业服务平台,全面推进“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开设就业服务热线,为务工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推荐、劳动维权、心理疏导、困难帮扶等服务,织密织牢就业服务网络,提升公共就业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水平。健全常态化就业失业统计监测制度,持续跟踪掌握重点地区、重点行业企业、重点群体及特殊群体情况,扎实做好就业失业统计监测,增强风险预警研判能力,开展就业创业培训、失业保险政策落实等领域专项治理,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通讯员:刘正鹏 邱彦芳

主办:宣威市融媒体中心 地址:宣威市振兴中路393号 运维电话:0871-65740256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2542004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3120210073
建议使用1920*1080分辨率/IE9以上浏览器访问达到最佳效果 本站已支持IPv6/IPv4访问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云南天光浩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